以黍米为原料酿制黄酒,在即墨已有四千年传承历史。春秋战国时,即墨一带黄酒成为民间最常用的助兴饮料和祭品,俗称“醪酒”;春秋时,齐国君齐景公朝拜崂山仙境,谓之“仙酒”;战国时齐将田单巧设“火牛阵”大破燕军,谓之“牛酒”;秦始皇东赴崂山索取长生不老药,谓之“寿酒”;盛唐时,人们发现喝醪酒有舒筋骨、壮骨髓之功效,谓之“骷髅醪酒”;宋朝时,酿酒压榨技术成熟,醪酒酿造已成为了当地的一大行业,俗称“老干榨”;之后人们为了便于开展贸易往来,名为“即墨醪酒”,据《即墨县志》记载始于1815年。
1949年,即墨县政府以接收的国民政府副县长姜介甫的“源聚兴”老酒馆为基础,成立了“即墨县黄酒厂”(1988年7月更名为山东即墨黄酒厂,2010年9月更为现名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为区别其它地区生产的黄酒,同时取“陈年佳酿”之意,山东即墨黄酒厂将自产的黄酒称为“即墨老酒”。1985年,由舒同题写了“即墨老酒”品名及厂名。后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即墨老酒”四字成为山东即墨黄酒厂的注册商标。至1985年山东即墨黄酒厂是即墨地域生产黄酒的唯一企业,是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实际传承人,于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即墨老酒“古遗六法”传统酿造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黄酒北宗”的美誉。
添加名片
审核通过后,将发放招商币奖励,完善程度越高,奖励越高。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