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各家房企销售业绩均一片低迷的情况下,中海也未能独善其身。与10月超过60亿港元的销售业绩相比,11月仅34.7亿港元的销售金额的确出现颇大降幅。不过今年前11个月,中海已累计实现房地产销售额815.7亿港元,同比增长38.9%。显然,中海已超额完成今年800亿港元的销售目标。
在这份华丽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的是中海大规模的降价保量行动。今年以来,中海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幅度的楼盘促销活动,而这一行为尚有繁盛之势。
化抓紧处理囤货
对增加土储的情有独钟,让中海收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土地收割机。
事实上,继2009年8月17日首破“零拿地”之后,中海地产的土地储备突飞猛进: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中海地产新增的土地储备分别为175.4万平方米、653万平方米、1030万平方米和279万平方米,至2009年攀升至1771万平方米。甚至在土地市场冰寒的2011年,中海累计新增土地储备也达995.5万平方米。
在土地储备大跃进的背后,中海地产也开始不断地在土地市场上不断勇夺地王,且低价远远高企。若按照中海地产从拿地到销售平均为1年左右的周期来看,2011年,将是高价地王陆续进入销售的一年。
但现实是,中海的昔日地王如今却是进退维谷:北京丰台地王虽然平价销售,但是5个多月过去后,成交量不过11%;上海长风地王虽然建好,但却因为定价高于市场价格,而迟迟没有推向市场;广州白云地王还等待建设,然而,周边楼房的均价甚至低于中海拿该地的成本价。
瑞信因此发布报告预测:中海可能刻意押后部分地王项目至明年才推盘,如果其真的采取该策略,中海不仅不能收回巨额的土地成不,也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其毛利率。因此,在二线城市拥有庞大项目的中海地产,或许不得不被迫牺牲利润来降低囤货。
有业内分析称,中海地产惯用的策略是,保证中间价位的成交,高端产品一直保持在稳定的价位,但是在市场低迷情况下,为了保证销售率,就拿出非高端项目出来进行降价促销活动,通过其他产品线来弥补地王所产生的亏空。
11月4日,中海和九龙仓重庆弹子石地王项目开始降价促销,该项目推出先减5万元,再打8.3折的优惠。
再早以前,中海在重庆的项目中海·观园以9折优惠的幅度开盘,在深圳龙岗中心城的两个楼盘近千套房源也以8折优惠降价销售,降幅最大(近40%)的上海中海楼盘,还引发了业主的集体退房举动。
商业发展路径明晰
对于中海而言,年度另外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发布了自己的商业地产策略。
11月16日,中海将旗下的商业地产进行整合之后,首次明确地对外发布其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线路。
事实上,中海加磅商业地产,其高层此前早有表态。今年3月4日,中国海外董事局主席孔庆平在北京对媒体表示,中海今年将加速商业地产的拓展。
不过,中海表示,并不是因为当前的房地产调控而加磅商业地产。中海地产集团副董事长陈斌表示,中海开发商业地产其实已有多年历史,其第一个项目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在香港湾仔地铁站口建造的中国海外大厦。陈斌称,直到现在,这个项目还每年给中海贡献1亿港元左右的进账。
据介绍,中海的商业地产将分为三条产品线:包括定位高端的“中海系”写字楼、购物中心及星级酒店。其中,高端写字楼系列已成熟,这些写字楼主要分布在香港及内地一、二线城市,以香港“中国海外大厦”及内地各城市“中海广场”、“中海国际中心”、“中海大厦”为代表,组成“中海系”甲级写字楼系列。加上刚刚亮相,启动全球招商的环宇城,中海方面表示未来将形成“以甲级写字楼为主,重点发展都市购物中心,适度发展高星级酒店”的发展策略。这些形成了中海商业地产清晰的路线图。
“中海认为长期持有、业权统一、自主经营是商业地产的基本要素,中海并不将分割销售为主的项目算作商业地产”,杨林表示。
按照中海对商业地产的定义,目前其在全国的商业地产项目面积已达26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