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极限”到放心扩张 道洋电脑超市的信息化经历

   2003-04-03 3900
2003年伊始,离公司正式的年度总结与新年动员大会召开还有些日子,重庆道洋电脑超市总经理陈东海便忍不住召开了一个临时动员大会,给手下们打起了气:“今年将是公司高速扩张发展的一年!”

事后,一名员工向记者解释,去年这个时候,同样是动员会上,陈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便是“一定要稳扎稳打,千万不要盲目扩张,必须尽一切可能推动公司的高效运转”,而陈私下也表示,他那时最担心的不是业务的发展,而是惟恐公司发展太快,管理却跟不上,最后拖累公司,“因为按照当时的运作模式和条件,公司的发展速度已达到了极限”。

但话锋一转,陈又认为,“现在,道洋高速扩张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很快,在更多区域将出现‘道洋’的影响!”那么,是什么使他在事隔一年后判若两人?

在过去一年中道洋做了一件大事---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可以实现跨地域实时管理的信息系统。

走进重庆道洋电脑超市,你丝毫感觉不到预想中的慌乱和吵嚷,“这样大一个超市,产品上千种,你们怎么知道哪种产品卖了多少,还剩多少,哪种需要补货呢?”记者问道。“这简单!”陈总带记者来到他的办公室,“通过这台电脑终端,不仅可随时对电脑超市中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对重庆和其他地方的业务也是这样!”

那么,道洋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信息化又到底为道洋带来了哪些显而易见的变化?

“害怕发展太快!”

“到了2002年的时候,我们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是业务搞不上去的压力,而是从用户到供应商到合作伙伴都在推着我们快速向前跑,但我们感到稍有不慎公司的发展就可能失去控制;确切的说,我们担心公司发展太快,管理却跟不上去,结果使效益下滑;但换一个角度,不发展,或发展太慢,就可能被激烈竞争的市场所淘汰!”陈东海这样分析道。

“我们经过反思发现,矛盾主要集中在:扩张和不断地发展壮大、产品价格变动,以及IT批发零售业自身的特点,都要求我们能对各方面的情况,比如库存、销售、分公司等的情况做出实时的反应,这在过去仅仅依靠人工的模式下是不可能做到的,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是一个极限,要突破这个极限,必须寻找更高效的沟通模式和建立透明化的管理体制!怎么办?我们想到了信息化,我们的合作伙伴,比如联想,也一直要求我们实现信息化。”

20/80原则

“但是,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信息化软件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到底该选哪一种呢?“我们希望产品在10万块钱左右,一提出这个要求,国外厂商就不怎么搭理我们了。”而且我们在考察后发现,“这些产品尽管在功能上很诱人,但离我们想象中的似乎还是有差距,尤其是其实施周期都很长,这对道洋这样的企业是很致命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东海发现了一则国内软件公司的进销存、财务、分销、OA、CRM、HR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介绍,其中的网络化分销系统正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那种产品。尤其让陈感兴趣的是这家公司提出的20/80原则,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小企业只需投入“顶级软件”20%的资金和人力,就可以解决其最需要解决的80%的问题,没有必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去实施一个“风险大”、“周期长”的系统;二是中小企业只需应用“顶级软件”20%的功能,就能解决其80%的需求,且足够了,剩下的20%的需求,是应该属于放后或暂时放弃的需求。另外,最后,经过几次接触和了解后,道洋很快就决定采用这家公司的网络化分销系统。

三分软件七分实施

“三分软件,七分实施”,陈东海事后这样感慨道,“选择一个产品实际上是选择一个企业变革顾问,它必须能够参与到你的整个变革过程中来!因此,你必须杜绝虚荣,避免一味追求产品功能和技术上的先进性而忽视了适用性!”

据陈东海总结,信息化给道洋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过程很艰苦,但结果感觉真好!过去库房上千种商品,单是盘点,一两个礼拜都出不了报表,现在我们可以随时掌握各店的情况。”这些用陈东海的话就是“提高效率,降低综合成本”,不过,他认为这还是表面一层的,更深层次的改变还包括:对竞争策略的改变,组织机构的调整,各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个人工作职责及工作方式的改变。据介绍,由于道洋系统的具有很大实用性,道洋的几个下游经销商甚至主动要求作为道洋的分销站、分库,以便进入道洋的系统进行管理,甚至愿意每年承担一定的费用,据说目前已有3家。

一次管理与文化的变革

尽管大家都在谈信息化,但到目前为止真正成功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却少之又少,即便在动辄上千万的大型企业也是如此,而在广大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更是处于起初阶段,那么,道洋的成功后面,潜藏着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经验呢?

陈东海认为,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不仅仅是做软件操作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必须首先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理顺和规范企业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信息化不是一个计算机工程,它是一个管理工程,更是一个文化工程,它甚至是我们改造企业的一个借口。

陈东海讲了一个故事,道洋的一名库存管理员,四十多岁,可以记住2000多种商品的序号,因此在最初采用软件的过程中,他非常抵触,担心他会失去工作,但后来他很快就接受了,原因很简单,他发现过去每天要晚上9点多才能下班(因为他必须每天盘一次库),现在他可以按时下班了!

之所以说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是对企业文化的一次重新塑造,是因为它的应用成功还需要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转变工作方式、建立团队合作精神与协同工作意识,需要把企业转变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一个具有管理水平自我持续改善机制的组织。这不仅仅是对企业员工的一次性规范化培训,也是长期在企业建立年度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保障。这犹如汽车对于一个家庭,它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出租车、公交车、自行车都可以是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家庭的生活质量,是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软件对于企业,不仅仅是实现了信息处理的自动化,而是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转变,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等化,这些同样也是构成了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软硬兼施

“在系统开通半年多后,我们的感受是,信息化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必须不断地改善,不断地面临新情况,直到最后它成为整个公司灵魂的一部分,成为每个人工作模式的一个部分。”陈东海感慨道。

因此,在“硬”系统建设的同时,道洋还着手了两个软机制的建立,一个是企业绩效监控系统,一个是企业管理自我改善机制。前一个方面指的是,企业实施信息化后,根据管理业务与管理模式,设计一整套企业管理绩效变化动态监控报表体系,并培训管理层如何运用这套内部管理报表体系,即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和调整管理策略;后一个方面指的是企业管理改善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而是一项长期持续性工作,因此,道洋组织企业管理水平综合评价(按指标定量打分,判定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评价工作完成后,道洋还定制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管理水平自我评价,同时制定管理水平持续改进计划。

可能正是经验积累的作用,道洋在2002年6月份对重庆分部实施信息化时,前后仅用了半个月。

编者按

道洋是一家有五十多名员工的超市,可以说是国内中小企业的一面镜子: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急需找到发展良途,然而已有的成绩不但没能使企业获益,反而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束缚;通过信息化,道洋找到了解决之道。在国内,道洋超市的信息化过程本身也具有一定可借鉴性和可复制性,其意义甚至远远超过了“道洋”本身,不论是广大中小企业还是大中型企业,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中国经营报 丁飞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9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