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型零售商很可能会缩减店铺周边传统配送中心的规模,原因是中国许多沿海城市的地方政府放宽了政策,这些零售商纷纷将分拣工作搬到中国工厂附近。
一群物流行业的专家和顾问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中国南方及上海周边一些省市放宽了海关程序,促使外国公司将更多的分拣工作外包给“保税物流园区”。与中国海关法的规定相比,企业现在有更多的周转余地,在这些由海关官员圈定和保护的仓库设施中长期存放货物。
在货物进出园区的运输方式方面,这些地区的限制也比其他地方少得多,而且还可以更早申报出口退税。
结果是,越来越多的集装箱离开中国港口时,所装货物的数量和顺序正好是目的国店铺所要求的,而且往往已经贴上了价格标签,可以直接进店销售。这些集装箱通常从目的国港口直接运往商店,而不是传统存放和分拣商品的配送中心。
荷兰物流提供商Ceva Logistics首席运营官布鲁诺•西德勒(Bruno Sidler)表示,中国各省份正在竞相建立此类复杂的物流设施。
以前,中国许多省份的海关官员都缺乏变通性,这意味着更高端技术的使用仅限于没有任何海关限制的香港、以及深圳和上海周边的一些特定地区。
西德勒表示:“如今,中国的海关法规与欧洲或其它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一样变通,因此进行此类操作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由于外包配送业务的企业通常保持低调,因此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表明这种变化的规模。但据悉,那些将配送中心搬到中国物流园区的零售商中,有不少来自英国及其它许多发达国家,包括新西兰。
瑞士物流提供商Agility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加涅(James Gagne)表示,在中国分拣商品的企业数量“肯定有所上升”。
企业财务总监和物流高管们希望在最后一刻才把货物送入运营成本昂贵的发达国家供应链。
加涅表示:“他们在中国储存商品,可以按照需要把库存投入供应链,由此保持适量的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