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港资开发商“你方唱罢我登场”,频频上演抢地记,继李嘉诚一个月豪掷61亿元拿地后,九龙仓也不甘示弱,在新年伊始,力挫保利、合景等开发商,以29.1亿元拿下苏州吴中区尹山湖两幅地,成为苏州新年首场大型拍卖会上“最给力”房企。
至此,九龙仓在内地的土地储备已超过1.15亿平方呎(约1068万平方米)。九龙仓发布公告称,2010年先后在成都、天津、杭州、无锡、上海、宁波、武汉、常州等购入多幅地块,进入2011年,集团将会继续伺机增加土地储备。
疯狂拿地后,九龙仓的风险也在逐步加大。
内地资产占比将提升至50%
自2007年起,九龙仓开始加速铺展内地战线。该年最后4个月,九龙仓为拿地耗资279.46亿元人民币,使得土储由464.5万平方米跃升至约800万平方米。2009年,九龙仓全年共斥资100亿元拿地,土储上升至900多万平方米。
2010年1月8日,九龙仓以15.58亿元夺得成都成华区二环路绵厂地块。2月1日,九龙仓联合中海地产以27亿元拿下天津河北项目,总面积15.04万平方米。3月25日,九龙仓又掷20.2亿元力压绿城夺得杭州文晖地块。此后,九龙仓通过复地与上海绿地合组的合营公司,在无锡购入一个新项目,九龙仓占项目四成权益。与此同时,九龙仓联合嘉里建设拿下宁波东部新城项目。
从2010年9月份开始,九龙仓再度发力,以9.9亿元购入上海松江优质地块,随后不到一周,九龙仓又下一城,以48.3亿元竞得上海黄浦江沿岸滨江地王。随后11月1日、11月26日、11月30日,九龙仓分别以10.4亿元、10.2亿元、11.2亿元的代价在宁波、武汉、常州三城拿地。
粗略计算,九龙仓仅2010年拿地就已超过150亿元。九龙仓频繁拿下的地块基本均属于高端住宅地块,价格并不便宜。对于如此激进地拿地,上海乘星行行销机构总经理李骁认为,前段时间,港资拿地处在弱势地位,央企、内地地产商财大气粗,地王都被它们拿走,为了拿地不计成本,当国企拿地受限制后,参与竞争者就少了,与此同时,国内房地产企业在经历前几年高速扩张后,资金链紧张,因此近期拿地看上去很多都是港资身影,这未必代表港资现在才想到要来竞争,把市场份额提高。
李骁向时代周报表示,“九龙仓擅长做豪宅,豪宅市场从去年开始爆发,它们在豪宅市场尝到了甜头,并且看到未来内地市场潜力,可能认为这段时间是介入的好时机,因此加码内地市场。港资的特点是拿地段好的住宅用地做高端产品、综合性商业地块及城市规模化开发地块,这三方面市场发展都让他们感觉到市场有依托。”
“现在中央一直在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其结果就是商品房用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一旦政策逐步加强,乃至以保障房建设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绩标准,地方政府迫于无奈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就使得商品房用地越来越贵,商品价格也越来越高,利润也变多。目前开发商都有危机意识,再不拿地,就拿不起地了。”台湾房地产政策研究学会秘书长蔡为民说。
九龙仓2010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内地资产已占集团总资产的33%。集团拟在数年内将内地资产增至占集团总资产的50%。
李骁称,九龙仓将内地市场的战略地位提高,也必须加快在内地的扩张步伐。“香港"四大家族"占香港房地产市场65%-70%的份额,九龙仓在香港份额并不高。虽然九龙仓进入内地很早,但发展一直不好,没有抓住机遇,从它目前主要产品在二三线城市也足以看出它的地位,只有到二三线城市开发,品牌和规模优势才能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