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的香港冒险家郑裕彤也挂靴归隐了,这是继TVB掌门人邵逸夫之后,又一位香港富豪“交棒”。郑裕彤人称“鲨胆彤”,从老岳父周至元的金铺打杂开始,在随后的70多年间,把生意做到了房地产、酒店、百货、物流、金融等领域,缔造了一个个商业神话。去年,他以90亿美元身家成为港岛第四大富豪。
彤叔逆市搏击IPO
“我工作了70多年了,团队人才已有很多,想享下清福,”对于退休,彤叔轻描淡写,“没什么感觉。”的确,郑裕彤家族持有新世界发展(0017.HK)新世界中国(0917.HK)、新创建集团(0659.HK)等20家上市公司,而且还通过增发等持有中国平安(2318.HK)2.42%的股权,佐丹奴国际(0709.HK)22.01%的股权以及其他红筹股的股权。
从广东顺德的穷仔到亿万富豪,如果换一个人,早就打死他也不干了,这么多钱足够可以衣锦还乡了!但是郑裕彤却不,他还有一桩心事未了——周大福IPO。周大福珠宝是他的福地,在这里,年轻的郑裕彤淘到了“第一桶金”,这点与香港首富李嘉诚何其相像——都是继承了老岳父的衣钵。不过,话也说回来,后来两人在香港大展拳脚却全凭自己本事。
在亚洲地区,周大福珠宝集团有1400多个珠宝零售网点,还有85家钟表零售店,去年营业额和净利润增长了5成以上,达到350亿港元和36.7亿港元。但是这么大的珠宝企业却一直没有上市,而同业六福集团、周生生、谢瑞麟等均已经上市。“上市很麻烦”,要披露很多信息,“不喜欢”,此前彤叔曾经对周大福IPO“不感冒”,因为公司账面上现金流很强劲,不需要再募集资金。
不过,去年4月份彤叔在出席一个宴会时透露,周大福珠宝集团还是想上市。同年11月底,周大福开始积极路演,并在12月初进行了全球招股。虽然时值港股大市偏淡,而周大福珠宝的估值又明显高于周生生(0116.HK)等,甚至几乎2倍于当时港股平均12倍的市盈率,但是他的圈中好友李兆基、刘銮雄、蔡志明等依然力挺彤叔,在周大福投资推介会上率先认购,彤叔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周大福能上市,我很开心,亦算完成心愿。”在周大福珠宝集团(1929.HK)投资推介会上,年近90高龄的郑裕彤笑逐颜开。2周之后,12月15日周大福在港交所挂牌,人们猜测着,郑裕彤是否会超越李嘉诚成为“华人新首富”?9点钟开市前,彤叔以一贯的正装波鞋混搭风格出现在港交所现场,在工作人员搀扶下缓慢步入会场,随他来的,还有他的接班人,也是他的长子郑家纯。
由于市况惨淡,周大福珠宝最终以15港元下限来确定发行价,上市首日,开盘即跌破发行价报14港元,这时候一直坐在椅子上的郑裕彤忍不住站起来,看了一眼电子屏幕,脸色立即严肃了很多。他一言未发,上市活动还没有结束,就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匆匆离去。迄今为止,周大福股价仍然徘徊在13~14港元一线,这并未令他通过IPO使得身家超过“首富”李嘉诚。
穷仔缔造商业传奇
但是郑裕彤的创富记却一点都不逊于李嘉诚。他1925年出生在广东省顺德县的穷乡僻壤,打小家里穷,可是父母却对他期望很高,节衣缩食也要供他读书。郑裕彤的父亲与黄金商人周至元是同乡好友,两家人很早就为郑裕彤和周翠英指腹为婚,结为儿女亲家。抗战爆发后,郑裕彤被迫辍学,跟着全家逃亡澳门。15岁的郑裕彤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老岳父的金铺工作。
不过,人家郑裕彤可是行事非常低调,虽然是周家的“准女婿”,但却是从扫地、洗厕所等这些基层工作干起,只有空余时间才在店面学习接待点小生意。3年后,岳父提拔他当上了金铺主管,并和周翠英完婚。郑裕彤初露峥嵘是在1946年,那年他揣着岳父给他的2万元现金和24两黄金独自闯荡香港。
他选了皇后大道148号成立周大福金行,这里是他事业扬帆的地方。香港的金铺数不胜数,竞争几乎是“割喉战”。为了站稳脚跟,郑裕彤兵出奇招,创新性推出了“四九金”(成色为99.99%),而当时铺面黄金成色都是99%,即“二九金”。虽然多卖一两金就多亏几十块,但郑裕彤却坚持这么“自残式”的商战。2年后,他没有花一分钱广告费,周大福金行门槛却被顾客踩烂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周大福家的金不“煲水”!
10年后,周至元将全部生产交给上门女婿郑裕彤管理,打工仔正式变老板,成了周大福商业帝国的“国王”。郑裕彤右嘴角有颗硕大的黑痣,相面人说,嘴角有痣者衣食无忧,似乎也在冥冥之中注定了他顺水顺风。60年代,郑裕彤注意到,欧美女人喜欢佩戴钻石,便开始关注起钻石后面的事情,这为他打开了另一扇财富之门。
当时,香港只有廖姓商人拥有De Beers(戴比尔斯)钻石进口牌照,其他人无法经营,但是这难不倒郑裕彤,他“曲线救国”,到南非买了一间有De Beers牌照的公司,此后又吃入了多张De Beers牌照,从此周大福通吃香港黄金、钻石市场,在高峰期的70年代甚至他包揽了港岛3成的钻石进口量。但,他的传奇至此才刚步入序曲。
且不说上世纪80年代末,在别人一片看淡声中他进军中国大陆珠宝市场。就说说他对房地产业的独到眼光,很多当今香港富豪——如李嘉诚、李兆基、冯景禧,哪个不是借助房地产萧条实现了财富倍增?绰号“鲨胆彤”的郑裕彤,也嗅到了房地产危机里的“大机会”,正如巴菲特所言,在人们恐慌时我贪婪。60年代,受到内地“文化大革命”影响,香港很多富人纷纷将土地、房产低价出售。而早在此之前,彤叔已经在跑马地建造了蓝扩别墅,积累了初步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对于这个好机会怎会放过?
他们相信,“红卫兵”打不到香港来。于是逢低购入大量房产、地皮,1968年,郑裕彤购置的地产最多,“他相信所有行业的兴衰都是有周期性的,在低潮时购进,总不会错到哪里去”。事实证明了他果然没有错。1970年,他与何善衡、郭得胜等人组建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占57%股份,成为大股东。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公司,1972年,彤叔又趁着香港牛市,运作新世界发展上市,筹资1.6亿港元,这让他幸运地躲过了1973年的股灾危机。
“当时我想,这个地方代表香港,船一到维多利亚港就看到,怎么都要把它搞漂亮。”彤叔对自己建造的新世界中心有点自恋,自从1982年建成后,他每每独自在这里徘徊,流连忘返。此后他又建造了碧瑶湾、香港会展中心等得意之作。90年代,郑裕彤达到了事业的高峰,成为港岛无人不知的超级大富豪。
如果不是郑家纯接棒后大举收购扩展令集团债务缠身,彤叔早在1989年就打算归隐山林了。从30年代逃难、40年代学徒、50年代创业、60年代杀入房地产……到86岁仍然厮杀于资本市场,郑裕彤不断地开疆拓土,在他看来“守业就是败业!”在2009年,84岁的他还频频出手新股,被港媒冠以“新股王”。
珠宝大亨的陈年股事
香港富豪有一个特点,喜欢站出来为中小散户指点大市迷津,这点和A股制造的富豪不同。李兆基、郑裕彤等经常在公众传媒上发表观点,呼吁大家捞底或者逃顶,而他们的增减持也成为市场的一个风向标,可能有时候这风向标并非正确。
郑裕彤是港股著名的资源股多头,曾经在2009年一个月内,6度增持主营有色金属的新时代集团,同时还以0.017港元/股买入矿业股大唐潼金。2009年年中,又恰到好处地逐笔抛售出这些股票,斩获颇丰。其实,除了从二级市场买入外,参与新股发行以及作为战略投资者配售也是郑裕彤常用的手法。
恒大地产、中国平安(以71港元/股参与增发)都是郑裕彤的心水股,虽然今天看来彤叔在这两只股票上没赚,甚至还被套着。但是对于地产股,彤叔经常青眼有加,早在恒大地产上市前,郑家就一直对恒大提供资金开发房地产项目,其长子郑家纯以私人身份入股恒大,而在恒大地产IPO时,郑裕彤更是以5000万美元(约3.9亿港元)大手笔扫货,可惜后来因为内地楼市调控,恒大上市以来股价不振。但是在以战略投资者入主的人和商业上(郑氏家族持股10.85%)依然有所斩获,刚解禁就抛售了3%。虽然现在人和商业股价一再创出新低已成仙股,但是架不住郑家入股成本低呀。
珠宝大亨股事遗憾颇多,2009年涉足的13只新股6成跌破了招股价格,特别是其持有的花样年(1777.HK)佳兆业(1638.HK)等内地房地产股更是重灾区。惟有投资的国药控股(1099.HK)不到一年翻番,还可以聊以自慰。但彤叔非常淡定,“买未必有得赚”。他对记者说。可见即使在商界呼风唤雨之彤叔,到了股市未必就是大赢家。奉劝各位还是丢掉幻想,脚踏实地地工作,把炒股作为一个业余爱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