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陷“去地产化”难题 文化旅游业态难见回报

   2012-03-23 第一财经日报4480

  [ 华侨城“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让其成为国内主题公园开发的翘楚,但是没有了地产业务的辅助,华侨城是否能成功转型仍待观察]

  房地产业务一感冒,整个华侨城A都要喷嚏连连,这对自我定位为文化旅游航母企业的华侨城而言是个不小的尴尬。

  近五年来,一直努力向“轻资产”路径转移的华侨城,地产业务比重却不降反升,导致其深陷地产诱惑中难以自拔。

  旅游加地产的模式复制,导致华侨城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新的产业形态短期内又难见投资回报,华侨城不得不频繁动用财技来平衡资金难题。

  华侨城总裁刘平春在2011年年报交流会上表示,大概需要到2016年前后,华侨城形成联动效应时整个财务指标才会逐渐好转。

  地产比重不断上升

  尽管华侨城一直声称自己是文化旅游企业而非房地产公司,但在大多数投资机构和普通投资者看来,华侨城仍是一家房地产企业。

  从业务构成来看,华侨城的业务地产化趋势日趋明显,正是房地产业务带来的强大资金流才是支撑其主题公园扩张的强大后盾。

  华侨城年报显示,2011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务收入102亿元,占其营业总收入的59%,旅游综合业务收入为63亿元,比重进一步下降至36%,不到四成。

  实际上,房地产业务在华侨城营业收入中的比重远不止六成,因为在华侨城的年报披露口径中,旅游综合收入也包含地产销售收入。

  这部分地产销售收入,通常是指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以外的其他控股公司的房地产收入。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是华侨城旗下专业的地产开发平台。除此之外,华侨城仍有大大小小的地产业务分布在其他项目公司,且比例不小。

  华侨城年报显示,该公司游客人数从2010年的2000万人次上升至去年的243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但公司旅游综合业务实现收入63.33亿元,收入较2010年下降33%;毛利率为42.30%,较2010年下降5.42%。

  刘平春解释,游客人数创新高但旅游综合业务却下降超过三成,主要是因为部分项目中地产业务受调控影响下降和未结算所致。

  地产业务在华侨城总体业务中到底占据多大比重,目前仍无法详尽统计。但华侨城对地产业务的倚重越来越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对比近五年来的年报可以发现,2007年华侨城营业收入为17亿元,其中地产业务收入为6亿元,占比仅为35%。2009年、2010年的房地产收入占其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0%和41%,旅游收入占据主导地位。

  对地产的高度依赖,导致华侨城业务风险加大。华侨城去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微增0.04%和4.5%,堪称表现不佳。其中房地产调控导致其地产业务增速放缓成为重要原因,其去年的地产结算约121亿元,同比下降9%。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4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