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悦门店
莎莎化妆品连锁门店
“这里又要新开一家莎莎了。”上班族黄小姐发现,莎莎在广州再落一子于花城汇,这是继去年底,莎莎广州首店进驻时尚天河后的第二家店。而记者日前发现,港资两大化妆品牌莎莎和卓悦连锁店已经潜伏于市场上,目前同样拥有港资背景的卓悦,2010年进入广州,目前拥有三家连锁。此外,还有早年进入广州的法国丝芙兰(sephora)。
不过事实上,相对于以健美为主打的屈臣氏,这些化妆品连锁店在中国内地仍未实现规模化,即使进驻中国内地市场较早的莎莎国际(简称“莎莎”)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莎莎内地亏损额持续扩大
作为港资化妆品连锁店巨头,其公布的财报,仍难掩在国内市场发展造成的亏损。莎莎在2011年半年报披露,在中国内地,其营业额增长80.8%至1.85亿港元,但亏损额却达1970万港元,同店销售额减3%,莎莎国际坦言,表现逊于预期,但透露,截至2011年9月30日,尚有15家门店未开业。
莎莎国际表示,中国内地市场仍处于艰辛发展初期,员工培训未赶得上店铺扩张的步伐,由于旧员工调配新店导致旧店生产力也有所下降。截至2011年9月30日,莎莎在中国内地有39家。
不过,记者翻查资料发现,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的业务虽然营业额保持着高增长,不过自2005年进军内地至今,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近年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9年营业额增长61.3%至9700万港元,亏损1860万港元(人民币1640万元),当年莎莎拥有17间分店。2010年,营业额增长49.9%至1.46亿港元,不过却录得同店销售下降1.7%的情况,亏损达2250万港元(人民币1930万元),当年新增9间店。
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店铺数量的增加,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市场上并未有效地形成规模效应,以2011年上半年亏损1970万港元计算,2011年全年亏损额有可能超过2010年的2250万港元。
而同样港资出身的卓悦控股在2011年半年报告则表示,广州店的业务已上轨道,预期新店铺收益将于下个财政年度反映。
化妆品连锁店遭遇瓶颈
事实上,此前被称为内地版“莎莎”的千色店在扩张中也曾遇瓶颈。从1995年开出第一家店,千色店到2008年在全国17个省市及地区拥有近百家门店,甚至曾欲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不过,到了2009年,千色店关闭了广州几家店,而当时担任ceo的林建忠也悄然离职,甚至在业界曾传出“千色店要倒闭”的传言。
对于盛极一时的内资化妆连锁品牌陷入困境。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是归咎于这类店铺的选址及商品结构上。首先,此类店铺一般选址于一线城市,特别是著名商圈内,地租相当高;其二,所销售的商品结构与消费群有一定差距,既无法以“国际品牌”为主打,卖私货又怕被查。
记者近日走访千色店发现,目前店内除了化妆品外,还有增加了内衣、饰品、化妆小物等商品类型,不过这些举措也显然无法解决核心品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