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人事变动再度蔓延,深圳公司副总经理陶翀富、营销总监罗霆告别了万科,去寻找他们人生中的另一个舞台。万科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出现四分之一的高管流失,而如今这种人事变局又蔓延至中层。
这些40岁开外的中年人,称“自主创业”及“更大的发展空间”是他们离开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高管会在企业发展很好的时候离开?”万科总裁郁亮有些困惑,但他或许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因为答案只在离去的人心中。
我们可以试着用“中年危机”来解释万科频繁的人事变动。
销售额从2003年的63亿元到2011年的1215亿元,可以想象,期间的万科度过的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包括郁亮在内的万科职业经理人当时大多未超过40岁,他们经历着人生中最为辉煌的岁月。
但当万科发展壮大之时,当初的奋斗目标都陆续实现后,这些职业经理人随之而来的是迷失和无所适从,面对无法突破的职业瓶颈和新的诱惑,他们的人生目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挣扎。
而与这些职业经理人一起成长起来的万科,也已站在了历史高峰,和年富力强的职业经理人一样,也同样正在遭遇“中年危机”。
虽然在经过2011年几轮高管离职之后,万科对人事变动所带来的危机化解得游刃有余,但万科也在向外界宣告着自己的“中年危机”。“这只不过现在遭遇到当创业团队的激情逝去后,每一家企业都会经历的中年危机而已。”郁亮也不得不开始直面这个问题。
但外界对万科中高层人事变动的解读显然赋予了太多的意义,热热闹闹、沸沸扬扬的各类消息顷刻间就占据了大量媒体的显要位置,更有甚者进而大呼万科要回归“王石精神”,这或许是对郁亮功绩的一种抹杀。
和王石执着地坚持住宅产业化不同,做财务出身的郁亮更看重资产规模和周转。郁亮自2004年成为万科总裁后,万科便驶向了急速扩张的道路。
在郁亮担任万科总裁的8年中,其不停遭受质疑,被指责因为追求速度放弃了一些引以为豪的文化,一些简单的复制充斥在万科的建筑、项目运作甚至管理上。
再加上中国楼市在从历史性巅峰向着周期性低谷疾速俯冲,正在引发一场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和行业蜕变,所有矛盾都开始在行业龙头万科身上反复交织,万科同时正在承受着信任危机。
万科的管理团队也因而陷入空前压力,这种长期以财务主导和规模扩张为主的路径依赖也再次面临质疑。
但我们也同时看到,正是这种在中国楼市曾经的黄金时期的极速扩张和杠杆化操作,让万科成长为了世界上第一大房企,其意义和所遇到的问题同样值得推敲。
郁亮亦在反思,除了在激励机制方面需要继续努力外,在以各种标准化数字要求职业经理人的背后,万科是否需要给予职业经理人更多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