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万达2020年彻底转型 商业地产比重将降至50%

   2012-04-26 时代周报9070

王健林
王健林

   “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的收入比重将降到50%以下,彻底实现转型。”4月22日,王健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然而,截至2011年底,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已经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61个重点城市投资建设了87个万达广场,其中已开业49个。

  同时,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在公司内部会议上高调宣称,要在2015年超越美国西蒙公司,成为全球不动产公司的老大,要在10年内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

  稳坐商业地产头把交椅、野心勃勃的万达,缘何要降低商业地产比重?它又走过了怎样的扩张之路?

  探索订单地产操作体系

  1988年,年仅34岁、时任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的王健林,转任负债几百万、濒临破产的大连市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以下简称“西岗开发”)总经理。

  4年后的1992年,西岗开发启动股份制改造,成立大连万达股份有限公司(万达前身)。随后凭借成功运作万达足球,王健林和他所执掌的万达一夜成名,而真正使万达成为众多城市争相拉拢的招商对象,则缘于2000年大力进军商业地产。

  “2000年,万达在长春与沃尔玛合作的商业地产项目的成功,坚定了万达在全国范围内做大型购物中心的决心。2001年下半年,万达就把商业地产这块业务分离出来,专门成立了一个大连万达集团商业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王健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01年底,万达开始在长春试水它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长春购物中心,但是仅与沃尔玛的租金谈判就进行了6个多月。而且该项目仅仅是个单店,万达集团随后建设的综合购物中心一般都有6-8个主力店,这让王健林意识到效率的低下和时间的漫长。

  经过摸索和商讨,万达与合作伙伴达成共识,形成了以“联合协议、共同参与、平均租金、先租后建”为主要内容的“订单地产”操作体系。截至2004年,万达已经和全球15家跨国企业(其中有8家是世界500强)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协议中约定了包括目标城市的选择、面积的要求、租金条件等。在开工之前,万达要与合作伙伴先签署协议,然后再投入建设,这样便可以降低建成之后的承租风险。

  两年多后,万达已经在中国同时发展15个购物中心。2003年底建成的沈阳万达广场,共有500间精品商铺,竣工前就已被350多个业户用6万元/平方米的天价买下。2004年,武汉江汉路万达广场也顺利开业。

  第三代万达广场遍地开花

  然而从2004年开始,万达却陷入了纠纷的漩涡,虽然提出了“订单地产”等商业地产的金科玉律,同时推出了万达第一代和第二代购物中心,但是其项目却问题频出。

  2004年春节前,沈阳万达广场开门营业,由于人流过少,两个月后便开始停业。此后近3年的时间里,广场几次更换职业经理人,更换经营模式、经营方向,但都没有引来人气,经营陷入停顿。

  商铺购买者因此认为,万达广场的整个商业氛围,与万达销售广告中的宣传内容不符,涉嫌合同欺诈。2004年下半年,超过50名的沈阳万达广场业主以“销售欺诈”为由起诉万达,并进而向法院提出撤销购房合同的要求。

  “万达2004年憋得够呛,差点没挺过去。”王健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2004-2006年,万达进入了调整期,万达的一些尝试既没有获得市场认可,也没有引来资本的关注。到了2006年,万达在反复权衡后,与沈阳市政府最终作出了“收回商铺,拆除重建”的决定。随后通过谈判回购商铺,并取得了近八成业户的同意。

  “过了2006年,忽然感觉什么都顺了,像爬过一个陡坡,面前是一片平坦的高原。”王健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一年,万达将运营总部搬迁至北京,基于城市综合体概念的第三代万达广场在宁波鄞州也一炮打响,万达基于低地价、核心区位、订单式招商等成体系的产业链整合优势,设计出了高度集权的快速复制模式。随后在上海新兴地段推出的五角场万达广场,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开业几年后,五角场商场就成为了“与徐家汇南北齐名”的著名商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0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