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商集团另类扩张:从名不见经传到170家店铺

   2012-05-12 中国商界8400

  扩张后"大合肥"有多大合肥楼市“夏天”来了?合肥某楼盘1小时再销99套合肥上周上演“抢客大战”饥饿营销 KFS捕市场购买力扬州救市:奖励6‰购房百商置业开辟第三座城池合肥5宗480亩地成功出让5月首周合肥房价涨171元合肥4月份商业备案583套1997年,大商集团董事局主席牛钢第一次随团参加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亚太零售业大会,当时大商的年销售额为27亿元,在全国零售行业内已是“响当当”。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与会的1000多家企业中,中国同行是最小的一类。其时,美国的沃尔玛年销售额已达1300多亿美元;就连仅有17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其最大的一个零售企业一年销售也有200多亿美元。

  这件事给牛钢以强烈的触动:大商太小了,中国零售业太缺乏体量大的企业了。随后,大商就确立了五阶段发展战略,即大连第一、东北第一、全国一流、世界轻量级、世界中量级,并提出“中国商业要有世界席位”的奋斗目标。

  可喜的是,大商也确已用行动正在承兑当初的豪言:2011年11月23日,是一个足以载入大商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大商正式对外宣布,大商集团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东北三省首个千亿企业,全国首家千亿规模百货企业集团。大商,从青泥洼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有百货店到在全国拥有170家大型店铺的中国百货第一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跨越,大商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这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发展逻辑,引得业界不断探寻。

  而原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的一番话或许可以做个注解。“比较早地与日本迈凯乐进行合资,并且做了合资酒店,较早地引进外国企业进行学习;很早改变采购模式,增加统一采购比重,改变了传统的代销模式,大大提升商品竞争力;较早地开始异地扩张,通过率先进入比较了解的东北三省,收购当地最大最好的大型商业企业,进而进入全国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在黄海看来,大商集团抓住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机遇,并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迅速扩容自己的体量,这是其独具智慧和魄力之处。

  但不管怎样,这似乎都没有阻挡大商继续抢跑的脚步。2012年,大商集团制定了“十二五”发展目标:“过一进二”、“过二进三”、“过三进六”,即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2000亿元;大型店铺数量超过200家,达到300家;利税额超过30亿元,达到60亿元。

  用牛钢的话说:“中国在进入世界商业舞台的进程中,必定要有零售业的大公司。在这场变革和复兴中,大商集团不会袖手旁观。我们5年不成,再干10年;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锲而不舍,终能成功。”

  独特模式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百货连锁企业不少,但真正做到全国连锁的基本上没有,就是多区域连锁的也没几家。即便有,也大多是“连”而不“锁”。而大商,却从一家传统国有百货店,成长为商网天下的中国第一百货集团,实属难得。

  有调查显示,从1998年到2009年,成功晋级《财富》世界500强的三十几家公司中,有一半的公司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苹果公司的伟大成就,很多人将之归结为技术创新。而真正的原因则是乔布斯把新技术、新产品和互联网上的苹果商店进行完美结合,创造一种“软硬”兼容的商业模式。解读大商集团千亿密码,会发现其异曲同工之妙。

  牛钢一直认为,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性,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空间差异和气候差异都很大,消费习惯也不尽相同。只有中国人才能更加细致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因素,再把国际零售业最先进的共性东西拿过来,结合自身特点,从而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品牌与发展模式来。

  而这,恰好也就是众多百货连锁企业“连而不锁”的症结所在。一味的追求标准化和可复制性,却忽略了各地的不同特色和需求。最后形式是统一了,但却很难真正形成合力,发挥规模效应和市场合力。

  相反,在具体实践中,以百货店起家并为主体的大商集团,面对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等新兴业态的迅速崛起,坚持创新经营业态,在创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并最终形成大型购物中心、商业街和商业城(12.51,0.00,0.00%),培养最有功能性、竞争力的商标商号集群。既有现代高档百货(麦凯乐)、大型综合购物中心(新玛特),又有现代综合百货(老字号)、时尚流行百货(千盛),以及新城镇购物中心(NTS)。

  在业态上,大商集团也形成百货、超市、电器、商业地产、电子商务的立体组合。这是将国际零售业最新理念、最新技术与中国市场、国情相结合的全新创造。商务部认为,大商的发展模式是继世界七大传统零售模式后独创的“第八大零售模式”多商号、多业态的混合制发展模式。

  学术界也认为,大商模式不同于任何一个零售企业和任何一种商业业态,它是全景式的现代商业,可以满足中心城市、中小城市、社区、乡镇的消费者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可以满足更多的民众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需求。

  一位长期跟踪研究大商发展的专家告诉《中国商界》记者,这样多商号、多业态的发展模式看起来好像很“散”,这一方面是由大商另类的扩张模式客观造成的,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大商集团的刻意为之。因为这些商号其实都统一在大商集团文化、理念和服务体系下的,神没散。而且,这样分商号、分业态的管理,也有效缓解了大商异地扩张长线作战的低效率问题。

  正因为此,独特的模式也似乎成了众多探寻大商奥秘的人们心中公认的首当其冲的破译密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4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