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24小时便利店迎来发展井喷期 本土连锁品牌唱主角

   2012-05-17 海南日报8300

  店面不大、商品齐全、统一标识、环境整洁……海口30多家24小时便利店,在近两年内异军突起,引起消费者和业内人士的关注———

  阅读提示:

  连锁零售研究人士表示,便利店是最适合本土化发展的零售业态,可以在比大卖场、超市更广泛的区域内发展生鲜型、时尚型、服务型等多样化的便利店业态。本土的便利店发展类型也不必拘泥于业界的定义、标准,而应以提供便利服务为特征,实行差异化发展,依附于本地消费者的传统购物习惯来设置便利店的品项,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数年酝酿,海口24小时便利店再迎开店热潮。唱主角的仍然是本土连锁便利品牌,不同的是,这些便利品牌的背后不再是家庭或个体经营者,而是机构配置合理、资金较为充裕的团队作战。在国际甚至国内大连锁便利品牌尚未涉足的岛内市场,本土连锁便利品牌能否抢占先机,称霸一方?

  本土便利店加快布点

  家住人民大道的海口市民龙女士,发现自家大院门口一个月前新开了一家24小时便利店,虽然家门口的大街上杂货店、蛋糕店、报亭以及百米开外的农贸市场、超市一应俱全,可龙女士还是感觉,这家便利店确实很便利,“店面不大,也就30多平方米吧,好像什么都有卖,零食、饮料、熟食、报纸杂志、小日常用品,离家近,还有空调,买起东西来挺舒服的。”

  记者走访多家连锁便利店看到,这些店铺给人最大印象是店铺标识鲜明简洁,环境整洁有序,空间利用率高,店员着装统一,另有拉卡拉自助终端、鲜花、蛋糕代订等便民设备服务等,处处流露出与都市生活步调一致的快捷感和时尚感。

  据业内人士估算,从去年开始,在海口街道、社区布点的连锁24小时便利店,总量在30家以上,主要为东方便利、环岛易购、K5等本土连锁品牌下辖门店,其中东方便利自去年6月首开门店以来,现已迅速扩展至17家门店,是目前海口拥有门店最多的本土连锁便利品牌。

  事实上,早在2005年海口就已有24小时便利店的萌芽。2008年至2009年间,海口曾出现过六七个品牌的24小时连锁便利店,这股小高潮持续了不到一年时间,不少连锁店或缩水或关停或沦为普通的小杂货店。在当时这股24小时便利店开业高潮期,始终没有一家能拥有超过3个门店。

  “那个时期,海口开24小时便利店的多为家庭或个体经营者,首先在资金上就存在很大问题,开连锁便利店,先期投入非常大。这个业态是讲求规模效益的,没有一定的门店规模,后台的人员、物流系统就无法搭建,反过来,没有后台的系统运作,24小时连锁便利店就很难支撑。”一业内人士分析当年海口便利店热潮快速熄火时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口市场排位靠前的多家连锁便利品牌,其背后或是传统商贸企业主导,或是新兴行业企业转型之作,较当年,不论资金实力还是团队机构配置都上了一个台阶。

  业态趋势明显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一项统计,去年在对百货、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多项业态的毛利排名中,便利店的毛利优势相当明显,达到19.1%,超过其它业态,同时本土便利店占据领先优势。在2011年主要连锁便利店排名中,前11位都是本土便利店。相关资料显示,现在,外资、内资零售商在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对24小时便利店市场的争夺已近白热化,便利店发展最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进入快速提升阶段。但在我省,仅有海口正在培育自己的便利店品牌。

  “海口的城市气候和市民的生活习惯,决定了海口是个夜间消费活跃的城市,海口社区商业发展在规划、服务、管理等方面需要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消费需求也有待得到更好的满足,这为便利店业态的发展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海口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连锁零售研究人士表示,便利店是最适合本土化发展的零售业态,可以在比大卖场、超市更广泛的区域内发展生鲜型、时尚型、服务型等多样化的便利店业态。本土的便利店发展类型也不必拘泥于业界的定义、标准,而应以提供便利服务为特征,实行差异化发展,依附于本地消费者的传统购物习惯来设置便利店的品项,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3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