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九龙仓入股后的6月11日,绿城中国复牌首日大涨32%。
对于港资企业51亿港币入股绿城中国的合作,市场明显看好。多家投行也纷纷上调绿城中国的评级和目标价,标准普尔宣布将绿城中国的“CCC+”评级列入“正面观察”名单。
虽然此次绿城中国负债率预计下降到80%,但是九龙仓低价斩获24.6%股权一跃成为绿城第二大股东。对于董事长宋卫平而言,这将不再是一个人的绿城。
“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此次合作对双方都是利好”,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对记者表示。
不过,此次九龙仓输血解困并不能解决绿城长远的发展问题,绿城更需要转型自救。而绿城中国首席财务官、董秘冯征向记者透露,“未来不排除继续售卖项目”。
后宋卫平时代?
过去的三年,对于绿城和宋卫平而言,实在是如梦如幻,感慨良多。
6月8日,满头华发的宋卫平出现在绿城中国杭州股东大会现场,在这个被业内人士“调侃”堪比“两会”的拥挤会场中,绿城宣布港资企业九龙仓入股绿城。此次合作九龙仓将获得24.6%的股权,一跃成为绿城第二大股东,而绿城方面亦可获得约51亿港币的资金,暂缓了负债压力。
从三年前全国房企销售规模第二名的意气风发,到现在宋卫平口中“终于也要卖股权”的无奈,以做“中国最具完整价值的房地产企业”自居的绿城,是调控期首个“断臂求生”的一线房企。
宋卫平的事必躬亲、殚精竭虑记者早有耳闻。
记者致电绿城媒体关系部相关人士,该人士透露老总宋卫平每天坐在办公室都会亲自处理公文和相关事项,连媒体提交绿城的采访提纲都会一一过目。“实在太忙了”。
在外界眼里,他是一个具有多面性格的“地产文人”抑或“地产大亨”,杭州城内至今还流传着他在澳门一掷千金的豪赌传说。
在推动绿城业务扩张上,宋卫平策略大胆,2009年绿城拿地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宋卫平的的目标是“要在三到五年内赶超万科”。
在注重产品质量上,他苛刻异常,接触绿城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宋卫平甚至会亲自去工地动手敲实松掉的砖块,随时否定制定好的项目设计和训斥项目总监也是家常便饭。
但是宋卫平的“一言堂”应该不会在绿城内部出现了,宋卫平表示“不在乎是否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根据和九龙仓的协议,价值25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如果三年之内绿城未偿还,宋卫平便要真正沦为不可能适应的“二把手”位置。
至于后宋卫平时代是否会对产品质量专注度会下降,冯征对记者表示,九仓龙十分赞同公司的高品质住宅理念,也不会对绿城公司文化有主动影响。
不排除继续卖项目
今年年初,绿城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有超过200亿元的短期债务,加上约4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在超出宋卫平预料之外的调控继续深入期,绿城的压力可想而知。
宋卫平曾经对外表示,绿城解决之道有三步,第一卖房,第二卖项目,第三就是卖公司。
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绿城在盛传“被破产”的环境中加紧了促销出货的频率和力度,在全国也开展了“全员营销”的新模式,甚至宋卫平自己也主动承担了4亿元的销售任务。
除此之外,压力之下绿城也直接开始对外售卖项目,从去年底至今已处置了8个项目,回笼资金达到71亿元。
但是在今年房企销售普遍不理想的大气候中,自削利润率的促销卖房回款也绝非万能。
冯征向记者坦言,虽然今年卖方回款了93亿元,但是销售业绩并没有达到预期。目前公司要做“轻资产”,说白了就是从事占用资本金较少的代建工程和继续资本市场融资模式。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表示,通过努力回款,截至五月底,绿城比年初负债减少了近22亿元。显然,这并不能解决巨额的到期债务。虽然通过债务续借等资本操作方式可以暂解燃眉之急,但是债转债终究不是长远之道。因此,九龙仓通过入股方式助力绿城,从短期来看得到了双赢的最佳局面。
即使九龙仓入股,冯征也向记者表示,“不排除继续售卖手上项目”,绿城也将扩大在房地产基金领域的参与。
然而,从长远来看,绿城如何在调控期间由“受害者”转变为“适应者”才是更重要的命题。
与绿城相比,之前同样专注高端的龙湖不断加大“刚需”产品比例收到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