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骥如:深康佳A转战房地产是逆调控政策而动

   2012-06-24 中国广播网6170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天下公司》“名家专栏”之《沈骥如财经论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点评:货币政策趋向宽松,深康佳A转战房地产,是华丽转身,还是逆市而动?

  沈骥如:多年来,家电业的激烈竞争使彩电巨头深康佳A的业绩每况愈下,去年每股收益只有2分零7毫(0.0207元),还不及1998年的每股收益1.092元的一个零头!为了要走出当前的困境,最近深康佳A宣布,将向中国银行和浦东商业银行申请总额为73亿元的贷款授信,为期一年,还向大股东华侨城集团提出了不超过15亿元的短期拆借资金的额度需求。三笔借款合计88亿元,相当于深康佳A今年一季度末资产总额170.46亿元的51.6%,这表明,深康佳A要有大手笔出台了。

  这是一个什么大手笔呢?有媒体报道,深康佳A总部位居深圳黄金地段,占地3.7万平方米。深康佳A发布公告称,“公司总部厂区《更新单元规划(草案)》已通过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原则同意。根据《更新单元规划》,将利用深康佳A拆迁后腾出的3.7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建造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集研发、办公、商业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这标志着深康佳A将转向经营商住用地、进军房地产市场。借款88亿元,拆掉原总部的建筑,建造起一座比人民大会堂还大9万平方米左右的“城市综合体”,应该说是一个“大手笔”了。人们要问,深康佳A的这个大手笔,是华丽的转身,还是逆市而动的“问题”项目?这就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一连串问题。

  首先,深康佳A的这一房地产项目是否符合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则、承诺?深康佳的控股股东是华侨城集团。1999年,华侨城集团整体上市时,曾经做出承诺:华侨城集团不会在中国境内或境外、直接或者间接从事发展与华侨城A经营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业务或者项目。2009年11月,华侨城集团主营业务实现整体上市。华侨城A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自有物业租赁、酒店管理等。深康佳的房地产项目《更新单元规划》正好和华侨城A的经营范围相同或相似,这就使深康佳A的控股公司华侨城集团违背了自己在整体上市时作出的承诺。于是我们要问,华侨城集团知不知道自己的子公司深康佳A借巨资要开发的项目与自己另一个子公司华侨城A的经营范围相同或相似?如果知道而不阻止,反而借款给深康佳予以支持,那就是自食其言,违反承诺,失去商业诚信,这将给华侨城A的股东带来很大损失。

  相关的问题是,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知不知道深康佳A的项目会使华侨城集团违背整体上市时的承诺?如果知道,但还是批准,就是在制造矛盾。如果不知道而批准了,那么,在媒体指出后,会不会撤销先前“失察”的批准?最近,康佳集团总裁办的杨赛清指出,未来深康佳A《更新单元规划》如投入运营,虽和华侨城A同为地产经营,但不存在同业竞争,因为华侨城A主要经营高端地产开发,酒店租赁,而深康佳A却是涉及商业地产租赁,而且其中大部分物业将是自用。他的这个解释是否能令人信服呢?

  我们来看一看,证监会对于“同业竞争”的定义是:同一大类行业内,从事相同或者相似的业务,即可认定为同业竞争。按照证监会的定义,可认定深康佳A《更新单元规划》项目与华侨城A的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按理说,证监会应该制止深康佳A的这个投资项目,以使华侨城集团能够遵守整体上市时的承诺,维护证券市场的秩序和华侨城A股东的权益。

  第二,有评论指出,一些大型制造企业通过旧厂房改造涉猎房地产行业以谋取暴利的现象值得警惕。“有些企业是通过工业用途低价拿地,但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调整,这些工业用地可以不用通过招拍挂的方式转变土地用途。”深康佳A就是这样做的:通过总部迁出原址,“腾挪”出的3.7万平方米的土地是过去用低价购进的工业用地,然后用这块土地经营的办公、商业等房地产业务,本来是需要用高价买地的。土地用途的改变,为深康佳A创造了巨大的获利空间。这种变更土地用途的戏法,很多地方都在上演。例如,有的地方政府以支持教育的名义故意多批土地给新建的大学,然后,大学把其中的一部分用于房地产开发赚钱,或干脆卖地赚钱。这样,就扰乱了我国土地市场,加剧了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显然,土地用途变更的戏法应该予以制止。

  第三,除了深康佳A,近年来,许多家电企业如海尔、海信、长虹、TCL、美的、格力、创维等,都成立了房地产公司。家电企业扎堆从事房地产开发这一现象,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家电业产能过剩、业绩下滑,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新的利润来源。二是,房地产业法规和市场秩序存在漏洞,存在暴利的来源。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任务远未完成。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默认甚至支持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由此看来,深康佳A转战房地产业务不是华丽转身的聪明之举,而是逆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而动。深康佳A和华侨城集团希望扭转业绩下滑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走中央政府指出的正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转变发展方式、艰苦调整产业结构。想不费力地走捷径,很可能要埋下更大的隐患。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要“言必行、行必果”地与中央保持一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1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