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地产开发商到处挖墙脚 人才报酬泡沫非常大

   2012-07-02 财新网-新世纪7570

  一位商业地产圈内人士,在2012年端午节前对财新记者透露,戴德梁行中国区董事、商业地产服务业务主要负责人张家鹏离职,将在海外基金支持下,创建新的商业地产顾问咨询公司。

  张家鹏并不是孤身请辞,追随他的还有十多名戴德梁行的老员工,一位追随者向财新记者证实,目前他们都在办理离职手续,新公司创业者除张家鹏外,还邀来另外两位业内资深人士,目前已在某外资基金的支持下,收购了北京的一家商业地产顾问机构,待完成手续、人员整合等工作后,将正式开张。

  戴德梁行与和记黄埔、长江实业、新世界、太古地产、恒隆集团等多家港资地产商,是中国商业地产行业最早的淘金者。他们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内地,在北京就开发了东方新天地、三里屯VILLAGE、赛特购物中心等多个地标性商业地产项目。十余年来,戴德梁行的商铺部由单一招商代理延伸至策划、招商、销售、运营等商业地产全程服务,建立了中国三大区域的服务团队。这展示了中国商业地产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二三线城市,从超市到百货公司再到现在的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综合体的演变历程。

  像张家鹏这样经历的人在本土商业地产圈里并不多:拥有一个或者更多成功的大型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项目经验,拥有一批关系稳固的商户资源,能够完成从项目策划到招商、销售甚至后期运营的一条龙服务。2010年以来,中国商业地产经历了井喷式增长,人才成为与项目选址同等重要的成功必备要素。商业地产圈的抢人大战正在展开。

  到处挖墙脚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平对财新记者称,2010年以来,随着大量开发商进入商业地产,两个方向人才需求大增:有商业项目开发经验人才,包括项目总经理、设计总监/经理、工程总监/经理等岗位;商业运营管理类人才:包括商业总经理、招商总监/经理、运营总监/经理、购物中心总经理等。

  另据财新记者了解,这两类人才通常来源于几个渠道:首先是向商业地产转型较早,近几年商业项目发展比较快,项目操作较成熟且运营也较成熟的企业,如万达、华润、中粮、凯德置地等公司;其次是国际国内知名商业咨询机构,如戴德梁行、仲量联行、第一太平戴维斯、世邦魏理仕等;再有就是从国际和国内优秀百货企业成长起来的人才,比如恒隆广场、银泰百货等。

  2011年初,商业地产转型蔚然成风,只要有过万达广场、万象城、大悦城操盘经验的人,统统成为猎头的目标、开发商挖墙脚的对象。一位商业地产基金合伙人向财新记者表示,虽然万达不愿正面承认其人才流失的问题,但目前的现状是,几乎所有转型做商业的大开发商的项目公司里,都至少有两三个人是从万达挖过来的,有的做设计,有的管运营。

  万达的确成为行业的“黄埔军校”,为应对自身快速扩张产生的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万达开始建立自己的人才输出系统——万达学院。2011年11月,第一座万达学院在河北廊坊竣工揭牌并于2012年2月正式开学,可容纳3000名学员,万达计划每年安排集团高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阳光厚土商业地产基金执行董事陈方勇则向财新记者表示,“现在很多开发商还是很天真地认为商业地产和住宅一样,挖几个人就能解决问题。实际上,万达人会的只是万达那套东西,用在其他项目上不一定奏效。开发商必须磨练出一批自己的团队。”

  陈方勇认为,所有的商业项目都有其独特的模式,比如同样在北京朝阳区大望路的十字路口,华贸中心、金地中心、SOHO现代城等各栋物业,各有各的模式和定位,各有各的生存之道。除万达广场外,万象城、大悦城、凯德来福士广场也是开发商们竞相模仿的对象。但万象城和大悦城背靠大国企华润和中粮,财力雄厚,融资成本低,其开发、运营模式也绝不是其他开发商可以模仿的。而凯德擅长资本化运作,多将商业项目打包上市,在没有REITS的中国市场,凯德模式也是学不来的。

  陈方勇表示,“两年左右,中国70%的商业地产项目会死掉,经过一场大洗牌,人员团队得到历练,会成长出一批真正实干的经理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5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