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一大道困局:运营模式有缺陷 前期招商定位失误

   2012-07-05 成都商报8970

  从曾经的天座商城华丽转身到如今的地一大道,从曾经的辉煌到如今的平淡,成都地下商业的发展道路似乎不太顺利。对于地下商业发展缘何不顺,成都家慈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猛认为,一方面,成都的地铁轨道交通还未形成完善网络,无法汇聚有效人流;另一方面,地下商城一直以经营中低档商品为主,给消费者留下档次差的印象。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地一大道模式在全国扩张速度太快,导致现金流风险加剧、商家品质下降。

  运营模式

  扩张太快,现金流风险显现

  人和商业在哈尔滨开发的地下商城曾被业界津津乐道;2007年,人和商业在广州投资4亿多元的地一大道开业,其火爆人气也被传为佳话;2008年,人和商业正式在香港上市,“地一大道”模式迅速开遍全国,包括武汉、成都、大连、虎门、赣州等十余个城市均出现“地一大道”的身影。

  急速扩张的背后是不可预知的风险。去年12月19日,美国穆迪投资公司宣布调降人和商业的信贷评级至B1级,评级展望为负面,穆迪表示,人和商业逾期应收账款突显其商业模式的相关风险。而此前,标准普尔也宣布将人和商业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并指出未来6~12个月,人和商业的现金流可能遭进一步削弱。今年3月29日,穆迪再次将人和商业信贷评级由B1降至B3,前景维持为负面。穆迪认为该公司2011年22亿元的收入低于预期,并指出其现金流风险加剧,这将减弱其应对内地房地产市场挑战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地下商城的运营是人防工程设施,不属于房地产开发,没有产权,人和商业只能出售商铺的经营权,银行按揭模式并不适用。因此,人和商业面临比一般商业地产更长的资金回收周期。此外,人和商业在招股书中亦坦言,完成一项地下项目开发所需的时间及成本可能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物料、政府优惠政策的变化、市况转变,以及自相关机构取得所需的牌照、许可证及批文的延误等。这些不确定因素使人和商业的隐性财务风险进一步上升。加之最近一段时间武汉、沈阳等地均爆出地一大道管理不善、经营平淡、租户退租等问题,地一大道的状况不容乐观。

  经营模式

    先天缺陷,过于依赖地下交通网络

  “国内地下商业有三种模式,一种是沿着地铁通道发展;一种是通过城市人防工程改建;还有一些规模很小人为开发的地下商业。”成都家慈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猛表示,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即依靠地铁而发展,没有地铁就没有了生命力。“但目前成都仅有地铁1号线,很难聚集人气形成规模。”世邦魏理仕投资物业部高级经理金灵也认为,地下商场的发展本身是对土地、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多地要依靠地铁和通道资源。

  “过道模式”的地下商场优势在于,一端接驳地铁人流,一端接驳成熟的地面商业项目,地下与地面共享已有的消费人群。比如正在修建的天祥广场,位于二环路,对接仁和春天广场,便于商业互补。对于地下商业由于层高等问题给人造成的压抑感,天祥广场也进行了相应改善。“设计单位在广场中央设计了投影天井,通风采光相当好。而且地下商业挑高6米,可以满足大品牌店对层高的要求。”天祥广场营销负责人朱皖芳表示。“地铁2号线今年开通,轨道交通逐步形成后,成都人的消费习惯也会随之改变。比如日本的地下商城人气很旺,而且多以主题餐饮为主,国内可以借鉴这些成功模式。”某业内人士显得更为乐观。

  招商模式

  局限性大,难以吸引高端品牌

   在记者的采访中,大部分业内人士指出,地一大道模式受阻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消费习惯。金灵认为,购物的人往往喜欢往“上”而不是向“下”,“大型商场一般都把负一层作为超市,因为超市有固定的购物人群,能够吸引人往下走。但地下商城都是散卖的街铺,缺乏统一的品牌,自然经营困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业地产人士认为,地一大道的困局,很大程度上是前期招商定位出了问题:“地下商城要招募高档品牌困难很大,因此多以中低端商品为主。然而,中低端品牌的经营能力有限,并不足以支付高额的租金,于是一个招商怪圈出现了。”张猛持相同观点,他说,由于地下商城可供选择的业态实在有限,使得商城很难进行错位经营。加之地一大道体量大,商家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填满商场铺位,更不会考虑错位招商,千店一面争夺客户的局面很难避免。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商铺摆设及消防的要求,地下商场空间展示不够,无法满足大品牌的要求。“视野和光线不通透,不能让人产生立体感,面积很大的商铺也很难给人宽敞的感觉。”张猛表示,尤其是动线布局,站在这个店铺门口看不到远处有什么店和品牌,消费者抵达其他商铺的动机不大,人流、公共资源很难共享。同时,受结构影响,地下商场配送功能欠缺,排烟、排污、排水都不方便,因此可供选择的业态也有限,很容易出现业态的重复和重叠。

   成功案例

   中国香港:典型的地铁购物商圈

   地铁交通的便利性大大促进了香港购物中心的发展,基本上地铁通到哪里,购物中心开发就跟到哪里。香港购物中心的商圈呈现典型的地铁商圈特点,在香港的40多家购物中心,有28家是建在地铁等轨道交通线路上,占到总数的70%。在打造地下商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例如,香港地下商业基本上都采取“只租不售”,统一管理权;在招商阶段,会适当让利,以便短期内吸引商家进驻,把商场做旺。

   日本:艺术与商业在地下完美融合

   日本第一条,也是世界第一条地下商业街是1957年建成的大阪唯波地下街。1963年大阪又建成梅田地下街,接着又建成当时全国最长的地下家———虹地下商业街。虹地下商业街总面积接近4万平方米,街顶距离地面8米,内有4个广场,三四百家商店和诸多餐馆、酒吧、咖啡馆等,出售商品应有尽有。该地下商业街兼具商业中心、地铁枢纽、游览胜地三大功能,道路纵横交错,路心有花圃,店前有树木,交汇处有群雕,拐角处有喷泉,甚至还有小桥流水、飞泉瀑布等景致。如何防火是地下商业面临的问题,日本各地下商业都采取了严格措施,比如东京八重洲地下商业街安装了8000个烟火感知器;采用耐震的建筑构造;同时遇到停电,发电设备会自动发电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9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