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购的商业地产“风景独好”。一众开发商跃跃欲试之下,如何获取制胜之道已经成为商业开发商的当务之急。商业如何把握格局变动的趋势,模式的探索有何规律可循?
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副主任廖伟阳。其认为一线商业体量巨大,也仍有空间。但领先者必得“模式”之要领。未来在广州“宜商宜游”的商业模式将成为走向。
记者:由于市中心土地紧张,目前许多商业地产都在不断地往二三线区域发展,这会导致广州商业区域格局怎样的变化?
廖委阳: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的能量是非常大的。这就使得它不能仅仅扎根主城区,而要进行商流分流。
我认为,广州只有四个流向:向西已经截止,即到中山八路。向东是主流,一直到员村就截止,因为这个区域布满了工业区、生活区等。向南流,即到番禺、佛山、南沙,这个方向在过去几十年已经扎根形成了许多商业形态和商业体,所以分流也是有限的。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企业,拔尖不重要,重要是能否赚钱。所以投入一定要有回报。撇开地段的重要性,一个商业项目关键在于选址和起名,这个名字说明企业到底想干什么。明确目标,抓准定位十分重要。还有企业服务质量问题,应在做项目之前思考这个项目到底能给广州带来什么。
记者:现在业内人士都谈到了“商业模式”这个话题,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探究商业模式的建设?
廖伟阳:第一是“商业社区”,重视商业社区的建设,这是现代网点很重要的组织模式。第二是“流量经济”,无论是哪种商业网点,哪怕是一个餐厅,需要的是流量,流的质量、存量等方面的元素决定了项目的成败。第三要从“文化特质”上去研究,现代商业网点的规划建设,首先应从它的文化性、特别是它的文化特质开展构思,无论谁在做什么内容,关键是网点的文化特质是什么样的状态。
广州的商业市场现在需要的是“宜商宜游”的商业模式。其实上下九步行街就是体验式的模式,这就是要错位经营。既然要做综合体就要做宜商宜游的综合体。
记者:您如何看广州的商业网点规划?
廖伟阳:广州的商圈一路发展过来,是从南往北,从西向东的横纵格局。在商业网点规划里,可以区分两个层面,一是过去或传统,二是现代或未来。步行街的兴起在中国也就短短十多年的历史,像上下九商业街是全国最早的步行街之一,我有幸参与其规划和建设。全国的900多条步行街,基本上组织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主导,成立综合治理办公室。这种步行街、商业街的组织形态,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综合体的雏形,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有四大典型特征:一是超大空间尺度,二是通道树型交通体系,三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四是高科技集成设施。首先,开发标准包括一要具备三大选址标准,所在位置为城市核心区,有人流和消费基础,是城市经济新增长点;第二,必须有营造园林景观的基础;第三,必须具有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第四,必须营造齐备的生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