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各大商圈规模血拼 商业面积高速扩张背后的隐忧

   2012-07-22 楚天金报5350

  截至去年底,武汉市商业营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卖场已经达到146个。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300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在广州之后,雄居全国第二;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七。

  总人口接近1000万的江城,目前商业营业总面积为1076万平方米,人均1.07平方米,距离发达国家人均商业面积标准警戒线1.2平方米已经不远。武汉商圈是否已进入饱和时代?对此业内看法不一。

资料图

  惨烈记忆:十年前的价格战

  今年夏季的打折季来得很早。这是武昌消费者张小姐的感受。张小姐发现,很多商场6月中即已能见到5折的折扣。

  价格战?业内人士却多不认同。数家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零售增长明显不如往年。狠打折,不过是“自身业绩压力的释放”。

  在江北某商场工作人员小颖(化名)看来,今年的打折风,比起2002年武汉百货业的第一场大规模价格战,还差得远。小颖用“惨烈”来形容那一次大战。2002年上半年持续低迷的市场行情,终于逼着武汉商家在下半年集体爆发。这年10月,一向不打折的江北某大商场突然登出大幅广告,“满200送100”,业内震动。随即,江南的商场立马推出“满200送110”予以响应。

  这场价格战一直持续到来年春天。各大商场攀比送券,一度创下“买200送208”的纪录。当时武汉14位商场的负责人,曾被逼无奈坐下来开“夜总会”,商讨何时收兵。

  那也是自1992年武汉商业开始高速增长以来,江城商业第一次大规模的血拼。据小颖的回忆,当时参战的商家数量,始终保持在6家以上。而在2005年10月,新世界武昌店开业,更是曾经引发八大商场的熬夜大战。

  俱往矣。2005年之后,随着武昌几大主要商圈的成型,江南、江北诸大商圈之间,渐趋平衡。小颖说,现在武汉各商场像2002年那样的惨烈肉搏,已经多年未见了。除了圣诞、元旦等特殊的节点,武汉各商场基本上是各忙各的,打折也是以主题活动为主。

  但没有血肉横飞的价格战,并不代表没有竞争。

  恰恰相反,武汉以大商场为主导的商圈竞争,已经走向初步的品牌定位与市场细分。价格已不再是首要因素。即使是今年风头正劲的打折风,有业内人士揭底,“打到最后打出很多陈年的旧货”。

  转向之风:瞄准潮牌与精品

  2005年之后,武汉各大商圈对差异化定位的重视,开始提上日程。

  2007年9月,CARTIER、GUCCI等国际名品进入武汉开店,很快构成了解放大道黄金商圈中的一道时尚走廊。

  奢侈品,这是武汉主流商圈第一次给出明确的定位。尽管品牌尚少。而在此之前,新世界国贸甚至沿江大道上的马哥孛罗酒店,开始有奢侈品的影子。2011年末,武商摩尔城全面建成,武广商圈在奢侈品领域已经开始全面出击。

  在更贴近大众生活的精品领域,武汉广场以及周边的数家商场,也开始全面发力。武广商圈从5年前开始这一波向上的嬗变,再次巩固了其作为华中第一商圈的地位。

  转向最为迅速的是江汉路。2010年之后,地铁二号线的施工,江汉路几乎拆掉了半条街,但江汉路却因祸而得福。在中百百货等老牌商场的带领下,江汉路果断转型。“快时尚,慢生活”,“潮牌”让江汉路很快焕发出第二春。中百百货这家武汉最老的百货商场,更是在2011年6月到9月创下3个月魔幻变脸的奇迹。

  对此,中百百货董事长程军分析,从业态上来讲,商业无非分为三种:购物中心、社区商业和网上商店。程军所理解的“购物中心”,体量应在20万平方米以上。一个完美的购物中心,事先必须有项目策划,这个策划,则应从建筑设计开始。“购物中心不是房子挨房子,它是一个大空间里包含无数小空间。”程军说。

  与程军所说的“购物中心”比起来,目前武汉的各大商圈仍有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各品牌竞相升级的同时,江城各大商圈在配套上日趋成熟。商场、超市、家电、餐饮、院线等的结合,已成常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53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