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名噪天下的电子卖场日渐没落后,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新中关购物中心、华宇时尚购物中心以及欧美汇购物中心等相继进驻中关村,与这里原有的老牌商业,如当代商城、双安商场遥相呼应,被称之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商圈如今完全变了模样。不过,在新进入商业冲击原有商业之时,政府“重科研轻商业”的新规划正在尝试扭转中关村的发展方向,并试图回归到“中国硅谷”的最初定位。
许多年以后,当人们习惯足不出户网购时,会否怀念曾经满头大汗在熙熙攘攘的中关村“攒机”时的兴奋?
曾经的北京中关村商圈,人头攒动、车水马龙,鼎好电子城、海龙电子城、科贸电子城、中关村e世界、太平洋数码电脑城都是那时名噪天下的电子卖场。但如今,这些昔日的商圈主角却日渐没落了。
对于中关村,这或许是一次新生。以往单一的、北方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市场,现在已逐渐成为囊括多个行业的综合商圈。其商业带不仅从北三环扩展到四环,而且服装、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商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产业不断升级,业态类型也从传统百货向购物中心转化,逐渐发展成集科技、商务、购物、信息、休闲及第三产业汇集于一体的北京最全面的多功能商业区。
中关村电子卖场业态调整刚刚完成,中关村商圈的规划改造、商场化变革还在进行中,而政府“重科研轻商业”的定位引导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会否让这个曾经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逐渐回归“中国硅谷”的最初定位?
脱胎:电子卖场单业态支撑
追溯过往,众所周知,中关村商圈的形成初期脱胎于电子卖场这个核心。
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委员会主任甄蕾认为,以“IT商贸”为核心是中关村商圈区别与其他商圈的最主要特性,也是北京市众多商圈中为数不多的由单一业态支撑起来的商圈。
1988年,政府将中关村指定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规划占地95公顷,公共建筑规模约250万平方米。但那时的中关村更像是城乡结合部,周围都是平房,最高的建筑是10层左右的四通大楼,到处都是帮忙拉货的板儿车。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关村迅速崛起,形成了电子产品一条街。据悉,早在1999年白颐路改造以前,中关村地区已形成了中发电子市场、四海市场、科苑电子市场等九大电子市场。“中关村就是一个超级大卖场,一个IT产品的集散地。一些民工捧着盒饭在摊位边蹲着吃饭,嘴里谈的却是几万元钱的生意。”海龙的一位员工这样回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新旧电子卖场相继更迭,2000年前后,中关村电子卖场的扩张大幕开启。到2005年,中关村卖场总营业面积由2002年的6万平方米增加到20多万平方米,后来随着中关村E世界和鼎好二期的先后开业,中关村地区IT卖场总面积超过32万平方米。
虽然,中关村电子卖场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但当时电子卖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走进哪家卖场都感觉差不多,很容易迷失在喧闹的叫卖声中。因为周边环境的嘈杂,消费者一般逛不了一两个小时就会身心疲惫。而去过中关村的“村友们”都知道,“村”里的水很深,一般初次进村的消费者很容易在中关村电子卖场遭遇假货、水货等不诚信勾当,甚至欺诈骗局也时有上演。消费者一方面为能买上最新款、最便宜的电子产品而兴奋,一方面却也有买上假货、水货、翻新机的风险,可谓“痛并快乐着”。
种种备受诟病的乱象当然也进入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视线中。政府开始着手进行调整,引导电子卖场开始商场化的变革。2010年5月底,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宣布,要求海龙、鼎好等电子卖场的商业面积在年内要下降至50%以下,淘汰摊贩式经营,禁止入驻低端业态形式。至此,中关村电子卖场的大扩张时代走向终结。
实际上,即使不是政府下令淘汰低端业态,此前攒机业务的市场空间也因为被日渐降低的电子产品价格压缩殆尽。各大品牌笔记本电脑和品牌电子产品成为销售的主流,倒逼着各大卖场调整缩小卖场面积,改为对外企业出租。如今,在各大卖场写字楼侧面,还悬挂着“吸引顶级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的标幅。
除此之外,就是电子商务给予的致命一击。走进如今的中关村,京东商城、国美商城、苏宁易购等“刷新全网最低价”的电商广告总是占据一整个大厦或商城的墙面,让人无法忽视。而在鼎好等电子卖场里,大多数店家也都会告诉你他们在淘宝有店铺,并且线上销售逐渐要超过实体店铺。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中关村正逐渐失去往日的地位。
中关村电子产品贸易商会会长鲁瑞清表示,以京东、当当、卓越等为代表的3C电子商务企业在2010年发展迅猛,对中关村IT卖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据IDC统计,2007年以前,中关村IT卖场每年能保持16%至17%的增长速度,但此后增速明显下滑,2008年增长率下跌到5.1%。到2010年,中关村数码产品整体销售为280亿元,但与此同时,京东商城一家的销售额就超过102亿元。而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最初也是中关村鼎好的电子经销商。
成型:新业态商业适时布局
或许是早看到了中关村即将转型的机遇,更无法漠视电子市场曾每天约10万人的客流量,超市、购物中心、服饰、餐饮店等其他商业设施的消费需求在电子市场日渐衰落时相时而动。
此前,中关村商圈遭遇的最大问题就是业态不合理,电子卖场扎堆,但超市、餐饮娱乐等业态缺失。比如,在家乐福进驻中关村之前,中关村整个区域的居民消费一直以来就只能依靠超市发一家门店支撑。除了小的街头报刊亭售卖些水果杂食外,便利店也较缺乏。餐饮则只以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为主,当时,外卖盒饭成为各卖场最红火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