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成都沙湾国际会展中心里人头攒动。“酝酿已久”的成都北城改造规划建设展暨项目推介会正在这里举行。
记者发现,虽然前来咨询的市民不少,但此次展会的主角无疑还是希望在“北改”进程中“分一杯羹”的众多大牌开发商,包括万科、保利、绿地、招商、九龙仓、世茂、华侨城、中铁、蓝光等地产“大鳄”早已在此“安营扎寨”,参展势头毫不逊色于国内任何一场房展会。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此次推介会上,有多个涉及旧城改造的项目签约。其中,雨润控股集团与成华区签订了驷马桥果品市场搬迁项目,雨润将在原址上投资过百亿修建集商贸、住宅、娱乐于一体的雨润国际广场。
扎根成都的蓝光集团也将投资55亿元对金牛区原五块石电子电器市场区域进行整合拆迁改造,建设蓝光环球服饰贸易广场项目,并以此为核心打造城市综合体。
这只是成都近年来大力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运动的冰山一角,即使外界一度用“疯狂”、“大跃进”、“泡沫中的泡沫”来形容这场声势浩大的“造城”运动,但这一切显然远未结束。
7月19日,绿地集团以14.8亿元拿下成都东村核心区448亩土地,这一举动标志规划高度达468米的超高城市综合体项目“成都绿地中心”即将开建。而在刚刚过去的6月,龙湖地产以12.8亿元强势拿下成都一幅商住混合地块,溢价率高达76.8%。
综合体混战
7月的成都潮湿而闷热,在“车流湍急”的成都城南天府大道中段,几名年轻人正趁着红灯伺机给正在等待通行的车主们发放传单,传单上宣传的都是附近的商业地产项目。
记者放眼望去,在成都地铁一号线世纪城站附近,东方希望天祥广场、大源国际中心、新希望国际、峰汇中心、香年广场、财智立方、希顿国际广场、通威大厦、花样年福年广场等体量巨大的商业项目在天府大道旁扎堆而建,高耸的塔吊始终在空中忙碌,刺耳的打桩机撞击声宣告着大量的商业供应即将井喷。
来自四川省商业地产联盟的最新数据,目前,成都开工建设的城市综合体数量已超过100个,且大多单体体量在10万平方米以上,未来几年预计还将有1000万平方米的体量入市,这一数字早已超越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和上海。另据中房信提供的数据,2015年成都的城市综合体新增体量预计可达2757万平方米,届时,这一天量供应将稳居全国首位。
在成都主城区的大源、建设路、攀成钢等板块,著名的商业地产巨头如新鸿基、九龙仓、凯德置地、新世界、华人置业、嘉里建设、太古地产、万达、仁恒、复地以及成都本地的蓝光集团,早已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混战”。
一些以经营住宅物业而闻名的开发商如万科、华润、保利、招商、中粮地产等亦不甘示弱,万科钻石广场、保利中心、华润万象城、招商东城国际中心、中粮大悦城等商业项目的广告牌遍布成都的各个角落。
同时,随着成都“北改”的推进,这个城市在商业综合体上的“大跃进”依然没有结束。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北改”涉及建设用地总计16864公顷,其中,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089公顷(2089万平方米),占总用地的12.39%。
即将在成都北部拔地而起的诸多商业项目,体量之大令人咋舌。例如,以白酒为主业的五粮液集团投资兴建的“源上湾”综合体项目规划面积就达1700亩;成都国际物联港项目亦号称北城新中心、千亩城市综合体。
世邦魏理仕公布的“全球零售业调查数据”显示,成都是全球第三大忙于建设购物中心的城市。未来几年,成都将有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项目入市,以成都加上周边区县的1000多万人口,光新建的商业项目,人均商业面积就达1平方米左右。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企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周建成对本报记者表示,成都的商业供应已经面临“绝对过剩”的极大风险。
此外,目前整个成都市建筑高度超过200米的商业项目总数(含规划与在建)已经超过30栋,而高楼最多的纽约也仅有35座、上海为21座、北京仅为4座,成都的高楼规划与建设,大有赶超世界之势。
“空城”隐现
“如果要给泡沫下一个最直观的定义,那就是成都的商业地产。”在此前进行的一次内部论坛上,一位资深地产业内人士如是说。
北京大学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副主席常涤非在考察了成都的商业地产后认为,成都的综合体建设显然已经“过热”。“在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3家体量动辄30万甚至5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同质化竞争的后果很有可能就是‘烂尾’。”
日前,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成都火车南站附近的几个综合体项目后发现,长期“大跃进”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