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房信集团发布数据显示,世茂集团前6个月销售已完成全年目标的75%,遥遥领先于全国各大房企,销售额排名已从第12位跃升至第7位。
不过,与良好销售势头不相称的是,惠誉和标普分别在今年4月和7月份下调了世茂集团核心上市公司世茂房地产评级。惠誉并称,该公司杠杆上升,财务状况弱化,未来或继续下调评级。
截至目前,世茂股份三大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已被质押了84%。这三大股东有两家是世茂房地产全资附属公司,另一家也由其绝对控股。除股权质押外,世茂房地产旗下资产收益权也被纷纷用来打包成信托产品,世茂房地产的财务状况弱化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业内有人士认为,在此情形下,世茂房地产将财务杠杆最大化运用可以理解,但让人疑惑的是,从财务报表上来看,作为其控股子公司的世茂股份账面上却有着充沛的现金。2011年年末及2012年一季度末,世茂股份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50亿元和43亿元。即使今年不再筹资,账上现金应付一年的经营和投资所需应不成问题。
蹊跷的是,在今年5月底,世茂股份董事会决定向一家信托公司申请本金不超过8.12亿元、期限不超过两年的流动资金借款。
报表显示现金流充沛的世茂股份,却以对资产抵押和收益率回报要求更高的信托方式来筹借流动资金。这种反常规财务措施安排的背后,说明了什么?
事实上,自从2009年从世茂房地产手中购买资产增资扩股以来,世茂股份从未向股东分过红,而世茂房地产却年年分红派息。
因此,有基金界人士质疑,早年世茂股份向同属于世茂集团的体外公司输血,而2007年世茂集团在香港整体上市后,A股上市公司继续向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输血。
关联输送?
2010年,世茂股份先后在武汉蔡甸区拿下两块地,用于开发武汉世茂嘉年华项目。
拿地公司是武汉世茂嘉年华置业有限公司(下称“世茂嘉年华置业”),由世茂股份控股51%,世茂房地产旗下子公司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持有另外49%股权。
按照规划,世茂嘉年华置业在武汉蔡甸区拿下的这些地,将建设成为主题乐园、消费体验中心、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和生态居住区等城市综合体,即吃住玩乐一体。
武汉世茂龙湾项目,就是其中的住宅房产项目。2011年,该项目开始产生收益。继一期产品“红珊墅”之后,去年11月又推出了二期产品“黄金海岸”不限购小别墅,引发购买热潮。据中房信统计,该项目均价达到7250元/平方米,而3块地拿地成本折合楼板价1650元/平方米。可谓回报丰厚。
但是,在世茂房地产去年的年报中,世茂房地产占世茂龙湾项目的权益却只有49%。这就是说,世茂股份享有的世茂龙湾项目权益肯定不到49%(世茂股份是世茂房地产享有64.2%权益的控股子公司),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权益。
世茂股份董秘罗瑞华告诉记者,世茂股份在武汉世茂龙湾项目上确实没有权益,就世茂股份来说,目前在武汉打造的只有嘉年华项目。
记者翻阅当年发现,2009年末,世茂房地产就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计划投资400亿元建设武汉世茂嘉年华项目。按世茂集团的规划,各地的嘉年华是世茂集团打造旅游地产的主要载体。
地产界业内人士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做住宅的地产商是小学生,做商业地产的是大学生,做旅游地产的才是博士生。这种说法的言下之意,除指旅游地产规划及开发要求最高之外,还指其风险巨大。嘉年华项目作为世茂集团开发旅游地产的一面旗帜,投入主题乐园、体验中心等需要大量资金,回收投资期较长。但巨额和长期的投资,带来的是商业、自然、人文环境的营造,极有利于带动周边住宅地产的销售。
由此一来,利润丰厚的住宅项目由大股东和享有另外51%权益的公司分享,世茂嘉年华置业和其控股公司世茂股份则负担拿地资金和回收周期长的所谓旅游地产项目风险。这种做法,在基金经理、房地产业界人士的眼里看来,早已司空见惯,无可称奇。
而仅仅是梳理公开报表便可发现,世茂集团在武汉一城的关联输送并不只有世茂龙湾项目,早年的武汉世茂锦绣长江项目亦显露相关资金占用。
2000年世茂股份借壳上市至2008年年报披露,世茂股份均未提到曾在武汉做过项目。事实上,其时,仍未整体上市的世茂集团有相当一部分资产和业务,处于世茂股份的体外循环。比如利润丰厚的武汉世茂锦绣长江商品房项目,即由关联公司武汉世茂锦绣长江房地产有限公司来开发(世茂集团2008年在香港整体上市后,武汉这家项目公司已成为香港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但资料显示,未参与武汉世茂锦绣长江项目开发的世茂股份,却被该项目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
从未涉足武汉的世茂股份,在2008年末迎来一笔武汉方面的3700万其他应收款。欠款单位是武汉建工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建工”),是当年其他应收款占款金额最大的一家公司。
在武汉并无工程的世茂股份,何以会有武汉当地工程商的欠款?
记者查阅武汉建工的官方网站发现,其工程案例宣传中即称,武汉世茂锦绣长江项目是其精品工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