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便利店提前达到3500家 酝酿新一轮变局

   2003-04-17 4190
3500 家!对沪上便利业而言,这是个且忧且喜的数字。喜的是,经过短短几年发展,沪上便利业已提前实现了2005 年规划目标;忧的是,随着竞争加剧,便利业开店成本越来越高,生意也越来越难做。究竟是在“3500 家”这个平台上痛苦盘整,还是杀出“血路”再上新台阶?各种迹象表明,2003 年沪上便利行业正在演绎变阵。
  
  规模:龙头企业呼之欲出
  
  开春以来,沪上便利业颇不平静:沪上便利业“鼻祖”级的华联罗森传出新闻,通过资产重组,华联集团已经获得了华联罗森控股权,下一步华联罗森的开拓速度将明显加大;另一则新闻是全球便利业老大———“7-11 ”公司正与沪上某老牌便利企业密切接触,旨在通过重组收购,继成功登陆华南市场后,一夜之间在申城确立起它的龙头地位……
  
  中国加入 WTO 以后,随着分销领域的逐步对外开放,今年以来,香港中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7-11 ”、全家、台湾顶新集团都纷纷启动在上海的便利业拓展计划;同时,随着本土商业航母———上海百联集团的起航,作为旗下板块之一的连锁业态势必面临着“合并同类项”式的重组,专家预计,伴随着国内外商业资本的蠢蠢欲动,到年底之前,沪上便利业会确立起1-2 个类似联华超市、华联超市这样的领军企业。
  
  选址:“排排坐”日渐式微
  
  “门对门”、“排排坐”,一家挨一家的便利店早已是沪上一道奇特风景。从今年开始,随着中心城区沿街商铺资源越来越稀有,加上租金的持续攀升,逼使各家便利店不得不寻找新的空间。可的、快客将目光锁定轨道交通;华联罗森搭乘华联校园购物中心“便车”,门店开进了校园;21世纪便利则扬言,为坐上沪上便利业第一品牌这把交椅,无论租金多高,今年将在四川北路、南京东路这样的顶级商业街选址;来自香港的先施地利店,选址更“异类”,它不沿街找门店,而是瞄准弄堂、小区、会所等,难怪虽然人们沿街看不到多少“先施地利”,但他们声称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已拥有几十家门店规模。
  
  业内人士分析,选址是便利业成功与否的第一步。昔日不顾死活“排排坐”,最后只能是输。交通枢纽、会展场馆、旅游景点、 B2 C 电子商务等新的领域都是沪上便利业的新落脚点,如果沪上各大便利公司能够尽早从“排排坐”的泥潭里拔出脚,“3500 家”则绝不是沪上便利业的终点。
  
  定位:寻求差异化竞争
  
  沪上便利业主动避开“排排坐”,寻找各自“天空”,透露出一个强烈信息:他们已经开始改变“拉到篮里都是菜”,主动寻求差异化竞争。
  
  可的瞄准轨道交通,因此,他们最近将即食“便当”作为主打服务类产品,以满足地铁上班族中档偏上的消费诉求;21世纪便利负责人透露,之所以在选址上更倾向于商业街、商务楼,是因为他们已经明确了中高级专业人士的市场定位,预定鲜花、外汇宝交易等这些为中高级专业人士度身定做的服务产品即将推出……。令人遗憾的是,记者采访时发现,有些便利企业还没有把选址、商品品牌选择等同目标客户相结合,高档楼盘附近的门店出售的包装食品竟是一些小牌、杂牌,而且灰尘不少;中小学附近的便利店将宝贵的空间让给保健品;码头、车站边的门店竟买不到一张上海地图……。业内人士指出,沪上便利业要突破“3500 家”平台,在寻求差异化竞争方面还得好好下功夫。 (消息来源:解放日报 吴卫群)
标签: 上海便利店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1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