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尽管我们已经有很多企业进入了社区,但在战略、战术及实地操作上都还极不成熟;尽管已有先行者为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但先行者走过的路和要走的路往往与我们很多企业有很多不一样。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发展社区商业?怎样下活社区商业这盘棋?
本期我们邀请国内在社区商业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献计献策,以飨读者。
荆林波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人们对便利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社区的出现,必然需要新的供给相配套,社区零售业前景很好。
社区零售业目前发展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社区零售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因此,出现了一些地区社区零售业的真空化。另一些地区则零售企业过多,没有形成有效错位,导致都经营得不好。二是社区零售业发展不均衡。第三,监管方面存在空缺,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的零售企业成为了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
社区零售业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上潜力巨大,尤其是社区零售企业将成为所有线上企业配送的统一代收点,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且方便消费者提货。
在深耕社区零售上,零售企业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应当注意几点。
第一,定位准确。社区零售是非常敏感的,任何价格的调整,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倾向。
第二,连锁经营要彻底贯彻“统一”。
第三,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增加新的盈利来源。这是长尾理论给大家最好的启示。
第四,培育品牌,持续经营。
洪涛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商务部特聘专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在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社区成为人口的主要活动及经营场所,居民生活消费也主要在社区区域内完成。
同时,我国目前也拥有总数为2亿5千万进城务工人员,这部分人口主要日常消费也属于社区商业范畴。
随着城市旧城的改造,城区面积比过去扩大了1到2倍,社区零售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而且新建社区在社区商业发展方面,也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
不过,传统的零售网络,以及单一的业态,如百货店,已经不能满足社区的消费需求。除了综合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等业态外,美发、沐足、家政、资源回收等也是满足居民需求的必要业态和业种,我们可以统称之为“城市流通业”。
随着社区零售业发展空间的扩大,既要求企业适应新的市场变化需求,也要对业态进行细分,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每一个市场的成熟,都要经过一个培育期。培育期过后,顾客才会逐渐稳定。同样,每一个小区也是如此,也有一个培育期,社区商业建设上要注意这一点。
总的来讲,零售企业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在社区零售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迅速进入网络,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二是细分业态,进行新型业态上的创新;三是在新型社区商业建设上,引导企业进行市场培育期建设;四是把传统业态与现代业态进行融合,把低、中、高档商品进行嫁接;五是针对不同的社区,进行不同的定位。
在业态及业种定位上,比如,有些社区可能韩国人或欧美人居多,有些社区属于高档小区,而有些小区外来人口较多。这样,社区居民在消费需求和层次上,就存在着很大差别。这也就要求做到精细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