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全城商铺“关门避检”:你若靠谱 我便安好

   2012-08-11 经济参考报6080

  一家商铺关门,那可能是经营不善;十家商铺关门,或可以解释为经济形势不好;如果满城尽是卷帘门,那肯定是出了系统性问题。沈阳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如复盘此次“沈阳商铺歇业”事件,不难发现,逻辑链条非常简单。先是当地的相关执法部门开展“打假”行动,然后就有传言说“打假”变形,公安抓人和罚巨款。更有传言说沈阳市承办2013年全运会,预算出现巨额漏洞,便找小商铺下手。于是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各商铺纷纷关门歇业。

  值得探究的是,一场初衷为了净化市场环境的“打假”行动,为何最后导致了对市场的完全破坏?另外,在这个事件的衍化过程中,你甚至看不到任何的外力纠偏行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传言恣意泛滥。直至事件成为社会公共话题时,相关政府部门才出面表态,而且各部门还口径不一。

  当下,我们总喜欢用“靠谱”这个词来表达肯定之意。一个人值得信任,那就是靠谱的人;一个公司有良心,那是靠谱的企业;那么一个靠谱的地方政府是什么样的呢?简单地说,就是能保证管辖的区域有序运转。至少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不会因为全城商铺关门,而为生计愁。

  一个小商铺,可以想象,如果关门一天,损失就是巨大。俗话说这是“开门的生意”,除非有不可抗拒的因素,一般都不会主动关门歇业。而这次商铺关门,并非都遭遇了检查与罚款,而是对未来可能的风险采取的规避行为。为什么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是,商铺拥有者认为执法部门的“打假”行动不具有可靠预期,简称“不靠谱”。

  对于商铺主来说,一次靠谱的“打假”行动,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即如果我遵纪守法,肯定不会被罚款。所谓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现在这个结果只有两种解释:一是沈阳全城绝大多数商铺都有违法行为,惧怕检查,所以关门歇业;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次“打假”行动,被商铺主认为不靠谱,不可信任,即使自身没问题,也要关门歇业规避风险。你愿意相信哪一种呢?

  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最终的结果都是全城商铺歇业,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果是一个靠谱的地方政府,是否应该立即采取措施,缓解这种糟糕的局面,但事实上,对于此次事件的处理,沈阳相关政府部门的动作明显迟滞。我们认为,一个靠谱的地方政府,就如同一只隐形的手,在你需要的时候,伸手扶你一把,在你不需要的时候,从不在背后偷偷摸摸你。

  一个不靠谱的人,很快就会失去朋友;一个不靠谱的公司,产品不会热销;而一个不靠谱的地方政府,所在辖区的商铺就会用脚投票,不是关门就是迁移。

  打造一个靠谱的地方政府,说白了,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依靠的不仅仅是政府的自身动力,更重要的是对公权力的约束。我们认为,一个靠谱的政府,一定是一个守法的政府。在法律约束下,不该罚的款,政府一定不敢罚;不该交的钱,商铺一定敢不交。所谓法制社会,就是政府是守法的社会。政府守法了,民众自然会守法。在这样的法治社会中,即使政府要“打假”,没有做亏心事的商铺定不会关门歇业的,而会开门相迎。你若靠谱,我便安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0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