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渠道的十种形态分析

   2005-11-07 3340
所谓渠道,就是卖书的通路或管道,供出版选择使用,不论虚拟或实体、公共或专用,基本上是常设性的。例如:书店、书友会。营销工具则是卖书的手法或方式,也供出版选择使用,但我用故我在,未必要有常设单位。例如:邮购、书展。  我们要考虑的是:渠道以什么形式与阅读动机及购买行动接轨?在媒介书册与读者之间,渠道作为中下游角色创造了哪些附加价值?当生活状态改变,技术条件进步时,从配送、促销到陈列等,开始有不同的可能,渠道将如何变迁?在此,我讲话的原则是五不一没有:不预测兴衰起落,不论断好坏优劣,不主动指点迷津,不见树也不见林(宏观与微观),没有立场与角度,只谈通路形态。根据现状,我们归纳总结了渠道的十个形态。  形态一:独立书店  作为独立书店,有哪些形态?应该做好哪些事?在独立书店,地点与人潮是先天条件,人潮经过时间的互动,形成与书店的对应客层或客群属性。方便吗?可逛吗?舒适吗?可久留吗?书种够多吗?找得到书吗?便宜吗?能挑起阅读好奇及购买冲动吗?种种读者不同程度与幅度的需要,就看书店在环境气氛、动态陈列、动线安排、回游空间、书种丰富、特价活动、新书快速流动、旧书适得其位等等的设计或安排上,能提供满足到什么程度?到什么幅度?综合来说,这就是书店卖书的能力。  在独立书店,每月营业额、折扣与毛利、租金和人事作业费用、来店客数、交易笔次、每笔交易金额、留店时间、畅销或新书所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可以透过这些数字指针来了解营运状况及卖书能力,但却并不一定适合作为经营调整的工具或依据,错认与误用更易陷入进退失据的窘境。  如果无能或无法透过发行商有效居中媒介,出版社与独立书店间若存在着规模无效益及信息不对称,将使弱势一方落入次等地位与更被动经营的劣势。大书城的优劣势或许可以从这一形态加以检查。  个体户、管理者、店长及团队,长时间塑造出的经营风格、对书的熟悉、与顾客的互动、反应力及弹性,以及拥有较低的生存线、较佳的打折效力等相对竞争优势;但也往往在经验有局限性又禁不起大环境(例如生活型态改变了)的变化时,在经验复制、传承或移转不完整不顺畅时,或者每况愈下坐待寸土流失,或者病急乱投医加速退场。  当新书种五花八门、出版竞争愈见激烈时,为了更多样卖书及卖更多样的书,一般独立书店的规模、规格与专业能力,都将出现更高的生存门槛。  形态二:连锁书店  经由卖场设计及安排,以各种陈列形式或方式,暗示、启示、解释书的价值,来挑动或满足看书、找书、逛书的意愿,连锁书店若挟知名度与印象优势,必然更能吸引读者主动进入。  总是要先出现能展现集客力的典范规格样态,营运模式的扩充才扎实。其后,因着系统(效率)、统一(采购)、复制(展店)等有利条件,在规模效益与直接信息对应上,对出版社或发行商的诱因显而易见,也使得连锁书店可以很快取得进退货、促销、谈判上的优势或主导权。但愈强势就愈容易发生内部问题外部化的现象,将自己的缺失不足,转嫁发行商或出版社承担解决。拖延付款只是最常见情形之一。  因为连锁而有许多优点好处,也因为连锁,许多作业惯性缺失或制度误区会相对扩大,整顿改善反而更麻烦,经营风险也更大。  在连锁系统中,宏观决策(效率)与个别判断(自由度)的冲突,其实互为因果,却是最常见的两难:到底是手眼协调不够,还是分店执行不到位?到底是进书不足,补书疏失,还是销售本就无力?到底是总部依数据分析下判断,还是让各店自行感受发挥,孰优孰劣?到底由总公司制定规格,还是由各分店因地因时制宜?到底是统一物流费用较低,还是分店配送反应比较快,孰轻孰重?到底是全体一致的营销有威力,还是分别选择活动较适合?  形态三:量贩超市  大型量贩超市,是当前大城市家庭生活状态、购买习惯的共相,图书消费只是共相的一部分,只是店中店;家庭成员为了定期日常需用而进场,图书可满足部分育乐消费,只是整个逛看结构与选购时光的一环,单独区隔或以专柜气氛诉求并不讨好,这是标准的大众读物购买区,不可能也不宜向分众或专业特色延伸。  在量贩超市中的图书品种至多五六百,集中对应家庭客层,学习、理财、休闲、娱乐、旅游、生活及畅销小说往往是大宗。读者对价格敏感而斤斤计较,对新潮或新品反而迟钝。  以折扣低价、低毛利率及数量追求最大营业额,是这种大卖场的主要营运模式,虽然简单却力量大,不论选书、进货规格及活动提案都是单向或公式化,出版社或发行商,除了配合外并无置喙或自作主张的余地。  形态四:便利兼营店  便利商店、文(仪)具店、学生用品店以及任何有特定客层或客群的专门店,只要具备陈列展示性格和空间,都可能因应顾客强烈明显或便利时效的需要,经常或特定地兼营相关图书生意。  便利商店连锁系统家数多,数量需求的门槛高,陈列空间小,销售的时间短,又难在店间调拨调整,虽然销售爆发力惊人,但退货压力却可想而知……如何针对青少年读者形态,在其既定游戏规则中找答案?  非连锁店如果没有特定经销供货商与之对应,零星松散的进退货处理成本反而高,或许采取一段期间内退货结清账款的交易方式,或许比较可行。  形态五:特色专门书店  租书店、二手书店、繁体字书店、外文书店以及科技、儿童、文史思想、旅游、美术工艺、漫画、建筑等提供涉猎专门类型图书的书店,读者有分别却主动性强、忠诚度高,来店频率高,交易金额大,留店时间长,选书找书要求多……会员经营最有效;同时,书源书种充足丰富及负责人、服务员对专业知识了若指掌,往往就是维系营运发展的关键所在。  通常以漫画、罗曼史、武侠小说或刺激性通俗读物等休闲娱乐为主的租书店,青少年趋之若鹜;但如果要进入住宅社区,书店则可考虑以价格较贵的童书、学习、百科等类书租售并行的方式经营。  大都市里,凭借品牌知名度或特色形象,此类专业书店最有可能展现辐射型书店的魅力。  形态六:网上书店  网上书店只要能跨过投资的高规格门槛及临界点,有足量的人潮和交易额支撑,报酬递增与经营模式的良性循环才能展开,每年规模成长三至五成或以上应该轻而易举。  随时上线当然比踏入书店方便,但触摸不到书的实体,也不能翻看,购买时又无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般书店以陈列来介绍图书,虚拟世界中则靠页面与图文、靠图书排放次序与链结的安排,来介绍书和掌握浏览动线;没有租金、装潢及服务员的投入,却有庞大线上管理及网页设计费用;或许没有存退货的压力,却要克服读者对交易新体验的迟疑,更必须谨慎处理付款的安全性……尤其,送书到读者手中,如何争取时效并吸收(或转嫁)额外费用,几乎是营运模式中最关键的致胜密码。  在网上,形成什么样的客层属性?什么样的书受欢迎?读者习惯浏览多少页面?怎样的形式最能挑动购买欲?价格敏感度高吗?畅销书或新旧书比例如何?预购有效吗?尖峰时段或周期在哪里?……此一新兴购书行为的奥秘,的确令人好奇,正因为潜力无穷,更值得持续探索。  形态七:读书俱乐部或书友会  针对特别(习惯、方式、缘由)或特定(嗜好、兴趣、年龄、生活型态)的读者群、社群、客层,能通过会员名单聚集,再透过寄送专属(也可以附属)媒介、书讯、电子报等推介促销图书,由会员选购产生交易和营利。  平均每笔交易金额 × 回件数(响应率 × 寄发量)+代收递送费-媒介制作及印制费+寄发费用-进货成本+总递送成本=项目毛利。这就是书讯或邮购项目的营运公式。  名单的品质(购买力与购买率)和数量是经营成败的重要关键,因而有所谓针对名单使用的养套杀三部曲。养:搜集、筛检、使用、维护、交换、分析;套:建立购买诱因、习惯,创造美好价值、体验;杀:淘汰过时与低效,掌握最后利用价值。  找寻适合的书种、选购形式及交易价位范围,写出有阅读认同及感染魅力的营销语言,这些都是不可推卸的关键功夫。  形态八:海外市场  港台读者普遍使用繁体字,但对简体字版图书仍有一定程度(5%)的阅读需要。不受生活状态及地域性限制的类型,以及内地出版资源相对丰富的范畴,如:人文、艺术、历史、古典等文化类书,尤其有其存在空间。同时,即便港币、台币定价再增加15%甚至25%,价位也只有港版、台版图书的一半,这使简体版翻译本更具低价吸引力。  简体版图书到中国台湾地区愈来愈开放,虽然必须经特定公司,又得先结汇再出口,但仍由中国台湾地区的渠道或发行商主导,自行或透过内地伙伴在大陆采购,出版社则多半被动接单出货。香港进出内地更方便自由,港商的主导性更大。  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华人读者使用简体字,但台版、港版繁体书在小说散文、休闲、娱乐、家居等类仍有相当的文化优势,传媒造势依然盛行。近几年,当地书商纷纷前往中国买回大量简体字图书,品质佳的同时价位更只有台港书一半,大受华文书店书展青睐,颇有后来居上之势。  形态九:学校、图书馆(教辅书之外)  以学生的学业学习生涯需要图书为主,以青(少)年的休闲娱乐生活型态图书为辅。透过校方认可,透过老师指定推荐,透过学生代表转达,提供书单给学生,再经由驻校代表逐班推销,或利用课间在校内觅地展示销售,当然,折扣特价在所难免。  由校方、老师、驻校代表所形成的人脉网络,是否持续稳定固然必要;在考量老师对阅读的影响力之外,书种是否源源不绝、书本是否吸引学生,反而愈来愈关键。  各大小图书馆购书应该尽量追求品种齐全,但受限各种现实状况,往往与真的阅读需求脱钩。首先,采购金额及预算有限。其次,采购人员对如何选书又常常无知、无愿又无能。加上,采购招标程序、规定,总有一定程度的繁琐、关卡。  如何耐心克服重重现实与难关,把自己的书目顺势放进整个流程中,并在有权判定书目的人员身上加把劲,是营销人员要持续费心力的。  形态十:人员直销、电话营销  彩图精装全书、经典珍藏版本、儿童绘本学习套书、大百科全书、知识性期刊等,这些供庞大人员构成的直销组织贩卖的高价图书,因为不适合在其他渠道销售,多半得为之量身订做适合的销售方式,而制作成本应控制在零售价的20%以内,才能支撑多层次的佣金制度。  打动说服人们的阅读需要与购买心理,技巧不在话下。但在愈来愈强调个人及家庭隐私的社区到社会,所谓“挨家上门”Door to Door却愈来愈不可能了。趁机把握卖场展场人潮下手,成交机会反而高得多。  电话营销的第一课,在于取得有意义有线索的名单。另外,如果产品知名度不够,又不是对方急切需要的,如何避免在两分钟内被挂电话,谈话技巧之外,还该搭配什么方法呢?  (中国图书商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3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