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中国区业务被收购传闻依旧 为何总是被传“卖身”?

   2012-09-07 南方都市报3310

  家乐福再次“躺着中枪”。虽然其全球总裁乔治·普拉萨特在2012年上半年财报发布会上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辟谣,“将继续立足于中国,致力于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但媒体连日来对家乐福中国区业务可能被收购的“绯闻”却依然乐此不疲。

  这已不是家乐福第一次被传“卖身”。从2009年至今,类似情况至少有三次,传闻中意图收购的主角有全球排名第一的沃尔玛,也有本土的“土财主”华润、中粮。事实上,作为全球排名第二的零售巨无霸,家乐福并不是一个能轻易被遐想的并购对象;同样,在“金砖四国”的新兴市场,家乐福的中国区业务也不是一个能轻易被“惦记”的并购对象。但家乐福中国与“被叫卖”传闻已经足足纠缠了四年。

  对此,首先能联想到的当然是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落败。确实,自2009年来自台湾的大润发从总销售额、单店年均销售额超越家乐福之时,曾经在中国叱咤一时的家乐福王者时代已然过去。之后,业绩亏损、扩张速度放缓、关闭门店等一系列负面消息与日俱增。

  当然还有媒体持续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与供应商的零供大战、国家发改委有关价格欺诈的严惩,以及近日对其促销员用工体制的质疑。不过,熟悉零售业的人士都了解,上述触及的问题其实是整个零售业的“潜规则”,但家乐福一贯的强硬态度和不妥协原则,令到不管是媒体、供应商还是消费者,潜意识里对它都有一种情绪的发泄。而“犯了众怒”的家乐福近年来已饱尝了“枪打出头鸟”的滋味。

  但是,虽然问题、囧状一箩筐,但作为一家排名前位的世界级零售商,家乐福在中国的运营还不至于沦落到不堪的境地。相反,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百强榜显示,2011年家乐福以203家门店创造了451亿元的年销售额,其单店年销售规模达到了2.2亿元。而同为跨国零售巨头的沃尔玛,却以271家门店实现同等规模的年销售额。此外,对商业地产项目来说,家乐福还是他们最希望引进的大卖场品牌。由此不难看出,虽然家乐福跌落中国市场外资超市的冠军宝座,但余威仍在。

  既然如此,何以四年内连续爆出“被卖身”绯闻?现在全世界的资金都盯紧中国,要放弃中国市场简直是一种悖论。

  这就不能不提及家乐福大股东的改朝换代。2008年,家乐福的创始家族哈雷集团后继无人,遂放弃对公司的控制,从而让凭借LV登顶法国首富的伯纳德·阿诺特和美国私募基金柯罗尼资本组成的“蓝色资本”登堂入室,掌控大局。与创建家乐福的哈雷家族相比,蓝色资本显然不可能有什么“革命感情”,而寻求投资收益才是资本遵循的逻辑。

  基于此,新老板上任后,家乐福全球高层换血洗脑。而为止血扭亏,2009年家乐福撤离俄罗斯市场;2010年退出已竞争10年的日本市场,同年还撤出意大利南部市场并关掉比利时21家门店;2011年上半年,家乐福卖掉泰国门店;2012年6月,宣布退出希腊市场。

  不难看出,在资本意志下,家乐福中国业务也不是能不能卖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卖的问题。

  稍有留意便会发现,家乐福中国业务几次被叫卖的时间点都相当敏感。第一次传出沃尔玛收购消息是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之际,跨国公司债务包袱剧增;之后便是2012年3月和8月这两次,今年上半年消费局面陷入低谷,而如今经济后市仍不明朗,与之相对应的是,超市业态在中国前所未有地出现销售下滑。在这种情况下,资本要退出套现无可厚非。何况,对这个正在成长的巨大市场,有多少外资巨头在觊觎,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无疑是一块令人眼红的肥肉。

  不过,从家乐福多次被传收购到之后无疾而终来看,家乐福的大股东显然对中国市场的发展态度摇摆不定:究竟是继续投资养肥再转手,还是在大亏损前卖个好价撤出,这实在是一个问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33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