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香港的时尚娱乐场所--兰桂坊正在大力拓展内地市场,目前已经有大约15个内地城市向被称为"兰桂坊之父"的盛智文伸出了橄榄枝。而现在,盛智文也频频造访这些城市,计划着在其中几个城市建立起新的兰桂坊:
盛智文说:中国现在很多城市都来找我们,希望这座城市里能有一个兰桂坊。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海南的海口,我们还希望在杭州、青岛、重庆、宁波都建立兰桂坊。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荣誉。
盛智文出生在德国,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母移居到美国纽约。7岁时父亲去世,他又和母亲一起搬到加拿大的魁北克生活。生活的艰辛让盛智文早早就认识到了投入社会的重要性。
这是盛智文在一次访谈中说的话,他说:"我实际上10岁就出来工作了,早晨给人家送报纸。周末的时候,我在一家牛排店里打杂。牛排屋的工资、消费再加上送报纸的报酬,我每星期可以赚到60加元。所以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挺有钱了,16岁的时候我是学校里唯一有能力买车的高中生,而且我的车比老师的还好。"
盛智文并没有上过大学,因为他更喜欢做生意,所以宁愿为了工作经验而放弃学位。17岁的时候,他加入了一家时装公司,因为受到老板的赏识,很快就得到升迁的机会,并且在19岁的时候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万加元。在20岁的时候,盛智文带着这100万加元来到被认为是"遍地黄金"的香港闯天下。
盛智文来到香港的那一年是1970年,他的主要工作是从香港进口女性时装到加拿大。几十年后,他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表示,自己第一次来到香港,就爱上了这个地方:
盛智文说:当时的香港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我环顾四周,街上的妇女都是穿长衫的,男人会赤裸上身,只穿着裤子。当时我还只是个毛头小子,这些事物对我来说十分陌生。但是,香港有一种魔力充斥着整个城市,这里的人都充满干劲,所有的人都停不下来。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因为贸易公司的关系,盛智文认识了许多年轻的美国买家,他们经常抱怨说,在香港找类似酒吧这样的娱乐场所很不方便。盛智文觉得,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应该有这样的地方。于是他开始琢磨着选一块地方,来建设有高档娱乐休闲场所,这一选,就选中了兰桂坊:
盛智文说:我看到了像兰桂坊这种地区的潜质,当我最初在那里发展时,那里被视为中环边缘,是中环以外的贫民区。但是那里跟皇后大道只有一街之隔,而皇后大道当时是中环的中心。我就想,人们多走一条街,兰桂坊就可以成为中环的一部分,我可以使这里成为中环的中心。而当时大部分香港的地产商都还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那时的兰桂坊还是一条短小、狭窄,名不见经传的斜坡小巷,基本被花店、肉摊这样的店铺所占据。盛智文先是在兰桂坊开了一家餐馆,本想用作招待他的客人,结果业绩却超出他的预期。后来, 盛智文买下了兰桂坊的两座大厦,并且把大厦里所有的办公室翻新后都租给餐厅,让兰桂坊变成了美食街,结果大获成功。
如今,兰桂坊已经成为香港夜生活的代名词。在TVB的剧集里,兰桂坊频频出镜,这里是影视明星、社会名流云集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是游客们到香港之后必到的景点之一。兰桂坊有100多家餐厅和酒吧,而盛智文持有这些物业70%的产权。单凭租金,盛智文的兰桂坊集团每个月就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我们这里讲到的兰桂坊集团,给自己有一个定位,那就是:一家经营住宅和商业地产并购、开发与管理,同时兼营高级餐厅酒吧的企业。也就是说,它的商业模式与许多商业地产商类似,每进入一座城市,势必会拥有一批尾随而来的商家。在香港获得的成功并不能满足盛智文,他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内地市场。
2010年,内地第一家兰桂坊落户成都,盛智文说,自己以前从来没有去过成都,对是否应该在那里开兰桂坊心存疑虑。但当地的领导主动和他接触了三次,终于促使他动身前往程度考察:
盛智文说:当我来到成都,我第一次真正感到震撼,我对这里的所见所闻非常兴奋。我四处游走,观察这个城市,观察这里的人们。当你到一个新的城市,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这里的人,了解这里的文化,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盛智文认为,内地一线城市的娱乐设施已经被过度开发,市场竞争饱和。而二线城市的娱乐消费方兴未艾。所以兰桂坊进军内地的目标,全部都是二线城市。未来几年,兰桂坊很可能会落户无锡、青岛、宁波和重庆等地方。
盛智文估计,内地每个兰桂坊项目,都需要大约2.5亿美元的投资。他希望能够以融资的形式来解决资金问题。5年之后,等内地的项目进入稳定收益期之后,兰桂坊集团还将考虑在香港上市。现在,盛智文已经入了香港籍,这个生在德国、长在北美、在东方之珠建立起商业帝国的犹太人,已经决定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香港这片土地上。《天下公司》嘉宾主持陶跃庆带来点评。
陶跃庆:我去过兰桂坊,还不仅仅是因为旅游,因为我在那工作过。去之前觉得如雷贯耳,非常有意思,非常迷人,去了以后觉得也不过如此,我觉得国内有很多类似这样的集中的娱乐设施,包括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三里屯,工体西门、后海,因为人这么多聚集在这儿,所以显然这个地方就更加有人气。你到了香港,因为兰桂坊是一个斜坡,而且是个有拐弯的斜坡,所以很局促,晚上到那去消遣人也比较多,就显得很拥挤,甚至我觉得还不如北京的后海,因为它比较长,灯光也比较明亮,有比较大的可以环绕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一个项目在内地移植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在香港能够成功名气是第一个,第二个其实香港人没有那么多的地方可以选择,只有在兰桂坊这个地方是酒吧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在内地就不一样了,有很多的地方可以消遣。
他选择的都是二线城市,他说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北上广深这类的城市他不会去选择,他就会选择二线城市,包括像成都、无锡、青岛、宁波这类的城市还有挖掘的潜力。对吗?
陶跃庆:对,但是我觉得国内的二线城市相对说来是季节性比较大,像海边的城市青岛、大连往往就集中在6、7、8、9这样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平时没有那么多的游客,我觉得国内一定要跑酒吧这种消费习惯相对说来没有那么强烈。杭州倒是有这样的,江南城市因为天气也比较温和,相对来说在户外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这种地方已经有很大的规模了,包括像成都的宽窄巷.你要另外再开一个怎么样能够跟它PK,能够有它的历史渊源,有这种人气有这种知名度,才能够跟他做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抗衡,我觉得比较难。
培养是可以的,一个是资金规模,一个是你要找到比较合适的地点,像成都的宽窄巷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渊源的地方,你原来这个地方很有规模了,而且相对来说地方也比较大,几乎绕东湖草堂一圈,你要再找一个类似这么大的一个地方,有这么大影响力的地方,又比较适合于开酒吧街的这么一个地方,还比较难找。
其实像餐饮、娱乐的场所其实选择一个很好的地理位置是特别重要的。既有大家比较认可的地方,传统意义上比较聚集的地方,又有人气,因为国人酒吧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我们习惯消费的这种方式,我们可能更习惯说宵夜,所以在这个地方不仅仅是说选一个地方,还要选一个文化能够接受的东西。
虽然他名字叫盛智文,入了香港籍,在香港待的时间比较长,从根本来讲他是出生在德国,长在北美,然后再到香港来做生意的犹太人。他的根本上的文化,包括他为什么选择西方酒吧,还是有他自己所在的东西在里面的,如果单纯的是酒吧文化,还存在一种文化上的差异。
西方文化比较集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在上海9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桃江路,那个地方就有一个别墅租下来是一个爱尔兰的一个酒吧,实际上就是一个别墅一个小院子,但是非常多的外国人愿意到那去,它非常僻静,还不是说在一个大街上,离襄阳路倒是不远,但是还是很僻静,有很多外国人他们口口相传的就去了,他们下了班以后就愿意到那去用这种方式来交流、社交,但是对中国人来说可能会说我们吃一顿饭,哪怕吃的时间长一点,也愿意在饭店里把这个社交活动解决了,所以他要来肯定还要带着这样一批人的背景来,否则很难聚集这些人气。我觉得对于盛智文来说,跟国内的文化氛围如何结合,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