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艰难“第二春”:触网须谨慎 联营模式难替代

   2012-09-10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7790

  “今年一些百货企业营收和利润出现下滑很正常,就拿暴利的银行业来说,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34%,与去年的36%相比,也是显著下滑。”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做个不恰当的对比,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连银行这样的暴利行业的利润都出现了下滑,其他行业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日本百货店也正加快在中国开店与扩张的速度。除了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伊藤洋华堂、伊势丹、永旺等百货公司外,三越、高岛屋等老牌百货公司正计划在上海等地开设百货店。

  饮料巨头哇哈哈也于今年成立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投资欧洲精品商城项目,主打欧洲二三线品牌,意欲在百货行业大显身手。

  与此相反的是在上海等地,近日也有知名百货商店,如春天百货商城、第七百货、新凯福商厦等闭店歇业。

  如今百货行业可谓是:你方唱衰,我方登场。

  问题众多

  “千店一面,同质化竞争严重;经营上以联营为主,缺乏经营特色,没有话语权;缺乏专业高级买手;真正懂得经营的人才短缺,以及服务水平不高……”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向记者描述了目前百货业存在的种种问题。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宋向清,也从宏观上向记者描述了传统百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百货业定位的趋同性矛盾。”宋向清认为,由于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日益丰富,要求百货业实行差异化经营;然而百货业却经营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另外,百货行业也存在着行业规模的增长与行业效益的增长不同步的问题。宋向清指出,百货业营业面积、门店数量、经营规模等增长势头迅猛,然而近年来在电子商务、专业店、品牌店的冲击下,经营效益却增长乏力,有些百货店的毛利率已经低到仅能维持基本生存的地步。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商务部特聘专家洪涛也向记者表示,目前百货行业面临的同质化问题,虽然比上世纪90年代末的情况好一些,但仍然存在着。另外,“百货业由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实行多元化、多业态经营,创新了很多业态,如‘百货+超市’、‘百货+购物中心’、‘百货+专业店’等。但产生的问题是,百货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业态都受到忽视”。

  在多元化、多业态经营上做得比较好的如物美集团,洪涛认为,虽然物美实行多业态经营,但其核心业务仍是超市,物美在兼并重组后才拥有百货业态。再比如王府井,其业务主要包括百货零售、房地产开发两部分,但百货零售是其主业,占主导地位。

  回归自营?

  “联营比重过高,这是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趋势。”针对近年来百货回归自营的呼声,洪涛向记者如此表示。

  洪涛认为,目前国内百货联营的比重在90%以上。经营方式单一,采取经销、买断经营的自营模式比例很低。如王府井自营的比例只有5%左右。不过在他看来,“百货商场由过去经营几千上万个品种到现在几万十几万个品种,如果采取自营就很不现实,百货业今后仍会是以联营为主”。

  “作为百货行业经营组织形式,联营和自营各有利弊,联营并非洪水猛兽,自营也并非香水鲜花。联营的资源调动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是一般自营者无法企及的,这也是截至目前自营百货店鲜少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宋向清告诉记者。

  “自营只存在于两种情况,一是自我品牌和追随性品牌极大丰富,企业自身实力超强,且具有专业经营团队;二是不以实体店营销为主,主要以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进行市场竞争。”宋向清认为,除了这两种情况,完全自营生存难度极大,今后联营仍将长期存在。比较理想的模式是联营和自营兼具,可以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品类有不同的偏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77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