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第一家24小时诚品书店香港店和Abercrombie & Fitch同时开业。那天,中环毕打街和铜锣湾希慎广场成为了香港最拥挤的地方。
此前很多人都担忧,选择在卖中高档品牌的铜锣湾希慎广场开在香港的第一家店,从8楼到10楼连租3层,面积4.1万平方米,租金负担可能过于沉重了。很多民营书店,包括季风书店来福士分店,都曾经因为不再优惠的租金而关闭。
它们是书店—谁都知道书店不赚钱。
但开业当天,从下午3点开始,希慎广场就在一楼扶手电梯处设置关卡,进行人流量控制。一个保安拿着扩音器不断重复“诚品书店已经爆满,如果坚持要进入,请排队。”
这可能是所有书店最希望看到的场景—虽然实际的效果还得看1个月后的表现。但也有人并不喜欢这种景象,认为店里那些并不属于书籍的部分让“书店”这个地方失去了应有的神圣光环。
书店的神圣光环—这往往给予开书店的人们一种悲壮的感觉。
8月22日,在蓝色港湾店关闭6天后,北京单向街书店的网站上贴出了一条新日志:“再出发,咱们启程!”
这条日志宣布单向街与朝阳大悦城签下了新店的合同。这几乎算是一个好消息—最起码,它们终于知道“牢骚抱怨无用”了。
这家书店开张6年,有13位投资人,经历过两次搬迁。过去大半年的时间里,这家书店一直处于因租金上涨而可能关闭的边缘。
2012年6月18日开始,这家书店开始寻找更多的投资者—1000名主人。8天里,这个活动总共有1073人参与,募资约23.6万元。这为它赋予了更浓厚的“理想主义”的悲壮形象。
自开张后,单向街就以“公共空间”的形象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