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买、家得宝等外资连锁巨头在华遭遇“滑铁卢”背后

   2012-09-14 腾讯网·亚太家居9840

  2011年2月22日,全球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公布其最新中国战略,宣布关闭在中国的9家百思买品牌门店,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将由五星电器的品牌来承载。无独有偶,继2011年1月24日全球最大家具建材零售商家得宝关闭北京所有门店后,2012年9月13日,家得宝宣布关闭在华所有7家门店,全线退出中国市场

  海外连锁零售巨头相继出现“关店门”事件,让中国消费者“疑惑不解”,更让业界猜想不断,媒体分析报道层出不穷。是什么原因让百思买、家得宝的“中国路”充满荆棘?百思买、家得宝又为中国家居建材市场带来了怎样的理念?

  百思买、家得宝的“关店门”事件

  据知情人士微博透露,百思买21日下午召开高层会议,在会上宣布今日将关闭在上海的三家门店,即正大广场店、莘庄店以及新大陆店。消息又称,百思买正在向员工宣布遣散令。记者22日上午9点10分来到百思买正大广场店发现,已经有工作人员用白纸贴住门店的橱窗。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今日收到通知,到徐家汇总店开会,同时门店不开业。而当记者来到百思买徐家汇店,该店已被白纸封门,员工们的相关通报会议正在举行中。10点,百思买正式宣布,即日起关闭在华9家零售自有品牌门店。为了妥善解决如延保等后续事宜,百思买徐家汇店、联洋店,及苏州和杭州的门店将在2月24日至3月24日再次重开一个月,如果有客户已经订购或是其他事宜,到时可前往解决,也可以拨打客服进行咨询。据介绍,目前已经订货的消费者可以全额退款。百思买的购物卡可以到指定地点兑换成等额的杉德预付卡。

  1月25日,家得宝中国公司位于东三环亮马桥大厦18层的办公地址,戒备森严。整个楼梯间和办公室内,有超过十余名保安负责把守进出的要道,每个尝试进入家得宝公司的人都会被验明身份。家得宝位于北京西四环的最后一个门店,已经正式宣布关闭。

  “百思买模式”成为“中国路障碍”?

  对于百思买在中国市场出现的问题,很多媒体都直指矛头——“百思买模式”,似乎百思买从进入中国开始的模式选择就是错的,“百思买模式”的问题又在哪里?

  “双品牌模式”让百思买“尴尬”

  百思买进入中国市场选择的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其自身品牌百思买,另一条是五星电器。百思买进入中国市场首先选择的是收购五星电器,但同时又让五星电器与百思买同步发展,这也就是媒体所说的“双品牌模式”。 双品牌模式在本质上并没有厚非之意,但问题是中国消费者对这样的模式是否买单呢?

  百思买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零售商,来自美国,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显然是乐于接受的。五星电器作为国内知名家电零售商,其在上海、浙江等地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按理说,这样的双品牌运营模式应该没有问题。可问题在于这二者同台竞技时,并没有显示合力,而是分力,反而让整体发展缓慢。这就好比明明可以用一个拳头打人,却一定要用两根手指戳人的结果一样。“双品牌模式”既让百思买失去了其高端品牌的定位,又让五星电器无法将原有“阵地”加以巩固。百思买要想在短期内击败实力强大的国美、苏宁,显然体力不支。

  百思买美国总部对在中国这样的运营效果自然是不满意的,撤出中国市场显得仓促和无可奈何。

  “买断经营”模式让供应商“不买单”

  百思买在中国的另一个创新就是——“买断经营”。百思买在中国通过现金买断的方式获得整个卖场的主导权。换句话说,百思买自己聘用促销员,自己掏钱买样机并承担折旧费,自己负责门面租金和装修费用。卖场里的所有一切都要由百思买自己来主导。

  按理说,百思买转嫁给供应商的风险就非常小了,为什么供应商们却不买单呢?反观中国家电卖场的大佬们——苏宁、国美都是采用“类金融”方式,在一段时间控制门店的现金流,也就是说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要承担卖场的压货风险。但是,这样卖场和供应商却是捆绑在一起,供应商派驻促销员到店内,直接给客户讲解,让供应商们觉得这才是双方的“合力”体现。

  “买断经营”模式的另一个弊端就是百思买自身的负担短时间内加重:人力成本的增加、其他费用开支的增大,对供应商议价能力的丧失,使得百思买中国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面对来自总部的压力,让本来还想在中国市场“深耕细作”的百思买,遇到了资金紧张困境。

  家得宝的问题又在哪里?

  与百思买“双品牌模式”不同的是,家得宝进入中国市场就开始了本土企业的并购。2007年,家得宝以9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家世界建材超市中国的所有12家门店,由此涉足中国市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8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