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书中心一楼买邮票的人几乎比买书的还多。
卖眼镜卖运动服卖工艺品,甚至还有小家电
多元化经营会令我们失去一座书城吗
不少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广州人,几乎都会有同样的回忆:读小学的时候,周末有空的时候,就会坐上妈妈的单车,到广州购书中心买辅导书。在那栋建筑物里,一坐就是一个下午,最后拿着一大袋不知道会不会再看一遍的辅导书心满意足地离开。
只可惜,这样的场景,也许很快不会再出现。如今的购书中心,已经有将近1/3面积被眼镜店、文具店、精品店等等商店占据。广州得诗时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FLAUNT炫耀”9月10日在微博上感叹,购书中心有一天会不会变成购物中心?
现场
二楼卖按摩椅五楼开咖啡店
走进购书中心一楼,半侧边厅已经和图书完全沾不上边。左边是佳能、索尼等电子产品和电子书展区,旁边是三星的专属柜台,猫屎咖啡分店已经不知不觉开到了购书中心里面,隔壁还有家眼镜店。
二楼情况更甚,约四分之一的区域属于“百货区”,精品店、家居用品、水晶、包、咖啡……扶梯旁甚至还有一排按摩椅,经过时,工作人员还会邀请你上去体验。书香味最浓的三楼甚至还有运动品牌、儿童用品销售。
五楼是“沦陷”面积最广的区域,几乎没有图书销售的痕迹,完全被咖啡店、眼镜店、精品店等占据。原来在五楼的独立书店也全部被挤到六楼。
购书中心总面积25000平方米,大概是天河城广场面积的一半,要变身成为购物中心有点小,但只要走到购书中心里面,就可以感受到图书销售区域明显受到挤压。
设计界人士
商品和图书文化不匹配
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
自广州得诗时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9月10日在微博上感叹购书中心风光不再,变成购物中心以来,多位设计界人士在此微博上热议此现象,多是持反对意见。
“@FLAUNT 炫耀”以方所类比,认为方所的多元化经营用于展示、宣传其品牌文化为主要目的,两者是匹配的,而购书中心从笔到运动服、家品、水晶工艺品再到小家电等就显得是个不伦不类的百货店了。“@画册设计-Allen”也表示,没有互相依存的购物心情,相反开出地方作为交流及文化展览更好。
不过,也有个别人认为实体书店受困,购物中心化是出路。其中“@广购书城书友会”就直言:“可笑!要是像以前那样把未来都押在纸书销售上面,那才是风光不再!”
购书中心
负责人很忙没时间回复
究竟购书中心有何发展蓝图?是否会以购物带动图书的销售还是向购物中心转型?购书中心方面一直没有回答书友最关心的问题。
新快报记者本周两次就此事上门征求购书中心官方意见,但周一购书中心工作人员以“可以话事”的经理全部外出为由,要求记者留下采访提纲。昨天下午则表示经理在开会,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回复。截至昨晚7时30分,尚未收到官方回应。
专家说法
多元化经营是自救方法
不能只从商业角度出发
书店首先是个零售业,其次才是贩卖文化产品的场所。但套上文化这层神圣光环,往往就让开书店的人自我感觉悲壮,而忽略了书店的零售业功能本身。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泓认为书店并非不可以多元化经营,只是要考虑品牌延伸,不能只关注利润。
书店多元化经营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现象,咖啡区早已出现在博尔赫斯、学而优等书店里。赵泓在2005年就曾在东莞见到一家书店,一楼卖书,二楼做餐饮,还做得风生水起。
赵泓认为多元化经营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相反,是现在书店在做不下去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因为成本上涨,包括人力、房租等,书店成本上涨,二是网店的冲击,书店经营越来越难。”赵泓说,“但书店还有它存在的价值,除了购书类功能外,它还能提供交往类功能,可以是人们聚会的场所。”
多元化经营,会不会导致书店最后被喧宾夺主,变成咖啡屋,或是购物中心呢?赵泓认为这就考验经营者是否用心了,“这就要求书店在多元化经营的时候,要努力去营造一个与书店本身气氛相符的环境。书店是个文化人聚会的场所,多元化经营有用,但要经营好,不能单纯从商业角度去经营,那就和普通的咖啡店、精品店没什么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