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一间不大的教室坐满听众,大部分是中国人。一位在纽约从事钟表投资的华人专程赶到波士顿来听大连万达集团(下称万达)掌门人王健林演讲,她对“中国企业有实力收购AMC这样的院线感到不可思议”。
5月21日,万达与美国AMC娱乐公司(下称AMC)签署协议,以26亿美元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院线AMC全部股权,其中包括承担AMC近20亿美元负债,AMC实际股权作价不到7亿美元。9月4日在洛杉矶举行的交割仪式上,万达又宣布再向AMC投入5亿美元作为运营资金,第一笔5000万美元已经到账。
至此,在中国各大城市做商业地产的万达,为AMC共斥资31亿美元,成为中国民企最大一宗海外并购。此前在2010年,吉利汽车曾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2012年1月,三一重工宣布以26.54亿元收购德国机械工程巨头普茨迈斯特90%股权。
王健林在哈佛对AMC的收购进行了详细解释,并谈及他对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理解。一位听众提问:收购一家连续多年亏损、且在美国属于夕阳的企业,将给万达带来哪些经营风险和挑战?
“中国有句古话,叫富贵险中求。”王健林回答,“如果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可以干,那么这件事情一定不能干。无论是前瞻性还是判断力,只有少数人判断对一个事情,敢于去做,这个事情才有可能成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愿意试它一下。”
财报数据显示,AMC拥有346家影院,5034块屏幕。其中IMAX屏幕128块,3D屏幕2208块,是全球最大的IMAX和3D屏幕运营公司,其影院集中在北美大型城市中心地带,拥有北美票房最多的50家影院中的22家,包括票房最高的3家。加上万达院线在中国各大城市的814块屏幕,万达集团将在中国和北美拥有5848块屏幕,一跃成为全球规模第二大院线运营商,仅次于拥有523家影院、6587块屏幕的美国帝王娱乐集团(Regal Entertainment Group)。
这宗交易在中国文化产业跨境并购尚属首次。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数据显示,2008年-2010年,中国企业在美国共完成16次并购交易,其中制造业8次、采掘业和公共事业建设4次、金融和信息服务业3次。如今,万达补上了中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跨境并购缺憾。
王健林坦言,“国际并购历来比较困难,但是看世界500强,找不到一家企业是完全没有并购,自己做起来的。所以这个事必须做。”在外界看来,此次收购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出海”突破,为未来中国文化输出埋下伏笔。
万达在全球文化娱乐领域收购的步伐将不会停止。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王健林透露,正与至少三家全球重要院线洽谈收购事宜:“我们已经宣布到2020年希望占到全球20%的市场份额,现在并购(AMC)后,明年能占到10%,还有10%的空间。靠自身发展完全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所以还是要并购。”
据他介绍,未来的收购将集中在欧洲和南美地区,收购规模不会像AMC这么大。他相信,院线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会产生组织模式的创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有新的盈利增长点。”
“昂贵”的交易
万达收购AMC的谈判,持续了两年有余。
“最大的困难就是它们随时随地要上市。”王健林对《财经》记者说。经过复杂的股权变动,2004年,AMC被阿波罗等五家股权投资基金所把持。而在与万达谈判之前,五家基金已经将投入的资金收回,谈判期间基本是“零成本”持股,它们试图让AMC上市套现。
万达的出现,打乱了它们的布局,于是收购价格成为焦点。“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选择,又要谈个好的价钱,又不要它IPO。”王健林说。
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万达出价偏高。一家央企金融控股公司的基金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新的文化产业能否尽快形成有收益的规模,还要看下一步的整合和并购。”
但在万达看来,两年谈判已经冲淡了收购成本。双方开始谈判的2010财年,AMC实现6979万美元的盈利,公司估值比现在高;2011财年,AMC受高昂放映成本、租金和折旧费用所累,亏损1.23亿美元,公司估值因此迅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