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零售业龙头,大商集团近年来业绩表现与市场地位错位,市值严重低估。2012年,“轻熟”门店占比的上升、开店速度放缓、营销创新、股权危机、增发诉求共同促成了业绩拐点的确立,公司价值也将逐步回归。
公司前身为大连商场,1992年改制为股份公司,1993年11月上交所上市。在1998年以来的14年间,公司由大连商场1家门店起家,通过收购、自建、租赁等方式将门店数量扩大至200余家,业态涵盖购物中心、单体百货、连锁超市和连锁电器店。
1、行业地位:国内第一大百货类上市公司
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为304亿元,其中百货、超市、电器分别达178、59.4和40.3亿元,占比分别为58.6%、19.5%和13.2%。从收入规模看,公司在A股零售类公司中仅次于苏宁电器(939亿元)和友谊股份(470亿元),位列第3位;在A股综合类零售公司中仅次于友谊股份,位列第2位。2011年,公司百货业务收入178亿元,在以百货业态为主的上市公司中位列第1位。
公司拥有老字号、麦凯乐、新玛特、千盛四大商号,其中老字号门店主要通过收购兼并获得,主要是各地方原国有老牌商业企业,目前老字号门店24家,合计建筑面积57.4万平米,占比16%;老字号门店拥有较长的店龄,收入增速相对较慢,但折旧摊销金额低,销售净利率高,业绩弹性大;且老字号门店普遍位于各城市的核心商圈,享有较高的物业重估价值。
2、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佳,市值严重低估
2005年,公司收购山东济南儒商百货,这是首次走出东北地区开始跨区域扩张。2006年6月1日,公司郑州金博大新玛特开业,标志着公司河南市场的开始。2007年开始,公司开始在东北、河南加密布点,开店速度加快。2005-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23.5%,而归属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0%。尤其是加速开店的2007-2009年,公司归属净利润持续负增长,2009年亏损9079万元,当年净利润率-0.43%。
相应的,公司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市值严重低估:
(1)2007年以来,公司市销率PS值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998年以来,公司最低市销率出现在2008年,为0.28;2011年,公司市销率0.32;以最新市值和2012年营业收入增速8%测算,公司最新市销率约0.33,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同时远低于行业0.81的平均水平(2012H)。
(2)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0年、2011年,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高达17.3和27.2亿元,分别是当年净利润的16.8和9.6倍,远高于行业2-3倍的平均水平。
(3)百货自有物业面积达133万平米,资产重估净值是市值的3.37倍。截至2012年上半年,公司百货业态门店87家,合计建筑面积约360万平米,其中自有物业面积约133万平米,占比约37.1%,租赁面积(含租赁大商集团物业)约226万平米,占比62.9%。
受限于门店资料的可得性,我们无法获知公司连锁超市和连锁电器店的自有物业面积,在此仅以百货门店自有物业来测算重估净值。
公司自有物业分布于辽宁、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地的省会、地级市,多位于核心商圈,假设均价为2万元/平米,则自有物业重估值为133万平米*2万元/平米=266亿元。综合考虑货币资金、物业重估值、投资性房地产以及主要负债等,公司的重估净值为304亿元,为最新市值的2.5倍,位列A股零售类公司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