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时尚商品和顶极品牌向上海的聚集,让消费者切身体会到的另一个变化是,上海的购物场所越开越大,大商场越来越多。
这些被一般消费者称为购物中心的大商场,同时被冠以了一个新名词———销品茂。
资本巨鳄竞相入局
大型购物中心是不是销品茂?尽管有学者提出异议,但一些大商场的经营者,对于销品茂这个称呼的使用,已显得迫不及待。“销品茂”转眼间已在上海各区破土而出,遍地开花。
仅在正大广场开业后的短短几个月里,带有“销品茂”概念的名单便骤然间加长:虹桥购物乐园、虹桥上海城、万都中心、友谊购物中心、海信广场、康宁广场、新锦江商厦、协和广场、九百城市广场、新世界城、万达商业广场、乐客多……在此之前,梅陇镇、港汇广场等早为上海市民所熟知。
这些被称为“销品茂”的购物场所,与传统的大型商场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能提供更多的商品,还具有信息、服务、娱乐等综合性休闲空间;商用面积再不是传统大型百货商场的2-3万平方米所能相比,它们大多在10万平方米以上,甚至高达20万、30万平方米。
这一个个“巨无霸”项目的投资者大多已不再是普通的百货商,而是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资本巨鳄。越来越庞大的入局者队伍中,投资背景也开始越来越复杂:既有海外资本背景,如虹桥上海城的后台老板澳门富豪何鸿;也有内地民营资本,如万达商业广场、乐客多背后的万达集团和新希望集团;更有老牌百货上市公司,如友谊股份、新世界。
足够大才能赢
短时期内,“销品茂”数量的急剧增加引起了沪上百货经营者的广泛关注。时任上海一百集团董事长的张新生在专业文章《传统百货业的创新战略》中写道:“对于规模较大的百货商店而言,既可以通过品牌专卖厅、柜来满足崇尚品牌的消费者的选购,又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商品和信息、服务、娱乐、休闲空间,来吸引各种各样的消费者。从传统百货业的发展看,向大型化的购物中心进军,在购物中心里延伸百货店功能,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002年12月19日,第一百货(600631)发表公告称,公司将受让第一大股东一百集团持有的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东楼、六合路仓库等土地使用权以及中百大酒店房地产权。
对于这个不起眼的公告,华夏证券研究所的袁建军认为:“这有可能是南京路市百一店向综合性大型购物中心转型的预热。”在袁建军看来,南京路的市百一店分东西两楼,六合路正是东西两楼间的夹巷,而中百大酒店也紧挨商场,所以第一百货受让东楼、六合路仓库等土地使用权以及中百大酒店房地产权后,便为东西两楼以及周边地块的“一体化”提供了想象空间。
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与市百一店一街之隔的新世界城,已经有了明确的举动:将北面的远东娱乐广场、西面的88娱乐总汇、扬州饭店等纳入新世界城的整体规划。新世界城总经理徐家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们将加快把新世界城打造成为中心城区的综合性消费区。”
上海社科院商业研究中心主任朱连庆认为,未来南京路、西藏路口的市百一店、新世界、世茂国际广场将形成“金三角”商圈。
百货商不能承受之重
当传统百货巨头不断地提升自己,与新兴的“销品茂”一争高下时,一些中小型百货商店开始避免与“巨无霸”的正面碰撞,转向了专业化经营的道路。但是,“销品茂”们强大的市场挤占力带来的冲击,仍然让这些中小百货的经营者们为生存而担忧。一些“销品茂”在内环线,甚至市中心聚集,“巨无霸”之间的竞争也使它们自己担忧起来。
“上马的项目太多了,而且显得大同小异,如果处理不善,很可能带来新一轮的恶性竞争。”虹桥上海城副总经理陈建中对记者说。据了解,虹桥地区宣称准备上马的大型购物中心项目已达四五个之多。
“从一些项目的投资背景来看,并不完全是纯粹的商业投资,在商业经营的背后是地产商的顶力支持。因此,这些动辄数十亿资金的项目,很可能是游资寻求中、长期投资的结果,”华夏证券袁建军对记者说,“这些耐得住寂寞的资金把对上海的不动产投资看作规避风险的安全港。”
事实上,在记者列出含有“销品茂”概念的名单中,许多项目正是把高档写字楼、高档生活住宅区、高星级酒店与超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进行一体开发的。
专家观点
从当前来讲,在主要大城市内建设一些融购物、休闲、娱乐、服务于一体的“购物中心”还是比较适当的。这主要是为了适应消费水平有所提高,闲暇时间有所增多的现代城市消费群体对购物环境和配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市场特点。但是,中国大规模发展“销品茂”的条件尚不成熟。
在美国,“销品茂”的发展已受到挑战,一种以一系列大型“超级市场”和百货商场所组成的带状组合的“巨型购物中心”(powercen-ter)已经形成,这种购物中心中的每一家商场都有自己的入口和停车场,家家相连,形成一个群体。从而使顾客有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入所选择的商场购物,顾客的自由度更大,选择性更强,从而也就更受欢迎。
鉴于中国目前“大卖场”已经有所发展,将来是否有可能跨越“销品茂”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巨型购物中心”时期,值得商界人士研究和关注。(作者: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