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松/文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尚显年轻的房企意识到成长的重要性,若想在未来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话语权,提升自身的实力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而成长的道路上也并非没有捷径,与其在这一显得冰冷的市场下盲目地摸爬滚打,以头破血流的代价去换取成功的经验,不如在市场稳定之前抽出一些空闲休养生息、练习“内功”,以赢取今后更大的胜利。中国住交会就被很多房企视为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在这一平台上,他们迅速地汲取养分,收获成长的力量。
不进步,则灭亡
生存还是毁灭?这不仅是哈姆雷特对自己命运的终极追问,也是当下诸多开发商必须去破解的一道选择题。关于2012是世界末日的预言犹在耳边萦绕,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地球不会在今年年底完结,但当前诸多开发商的忧虑并未因此而消减半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不能走出这个寒冬,那么等待他们的仍然会是毁灭的宿命。
这一切都源于近年来政策层面为抑制楼市的疯狂反弹而采取的调控措施。2010年出台的“国十条”使限购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调控手段;2011年又相继发布了“新国八条”、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限价令”等措施,全国近50个城市采取了限购政策,使得当年被称为“史上最严调控”的一年;2012年,国家层面又多次强调坚持调控的政策不会动摇。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市场一片观望情绪,全国绝大多数的开发商也都放慢了前进的步伐,纷纷调低年度计划,很多开发商甚至面临资金链随时断裂的危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时,潘石屹的“百日剧变论”犹在耳畔,如今,关于大批开发商必将死去的论断再次响起,甚至有专家喊出“30%的房企五年之内将被淘汰”的言论。这样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回顾近一年来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很多房企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难题,市场格局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很多大房企一方面开始频频联合拿地,另一方面也在趁机进行着并购,这使得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一项最新数据表明,万科、保利、中海等十大房企2011年的拿地总量占北京住宅用地供应量的45%,而十大房企手中握着的年度土地待开发面积总量,已经占到整个市场比重的93%,这意味着,2~3年之后的市场供应中,超九成将集中在这10家企业当中。另一个数据是,2011年全国百强房企市场占有率己超28%。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寡头时代即将来临。这必将导致这一市场在今后几年内的全新洗牌,可以预料的是,那些缺乏竞争力,无论在项目开发还是企业管理等方面都依然止步不前的企业必将最先受到冲击。
房地产市场近一两年来另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各房企加速了转型的步伐。由于住宅市场在调控的氛围下阴云笼罩,开发商们开始在其他领域寻求突围。商业地产市场的争夺战自不必说,养老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等新兴的产业模式也成为不少开发商突破的路径。可以说,谁先掌握了这些新兴模式的资源,谁就提前站上了未来市场竞争的起跑线。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无论是在市场整合中避免掉队,还是寻求开发模式的转型,都必须以自身的不断进步和强大为前提。这一市场已经没有太多的纠错空间,对于诸多开发商来说,需要和时间赛跑,方能在这场殊死较量中赢得生存的机会。可以说,目前很多开发商都像正在寻找武功秘笈的武林人物一样,正急切地渴求通过一种方式迅速提升自己的内力,以早日以高手的姿态出现在这一市场当中。
房企成长的助推器
1999年,第一届中国住交会还只是深圳高交会上的一个分会场,当时约有720家参展企业,吸引了10余万观众入场参观。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开端,却让中国住交会组委会秘书长单大伟意识到,中国房地产行业是多么需要这样一个资源展示的平台,以让诸多开发企业互相交流和学习,促进这一行业的共同成长与不断成熟。
自此,住交会的规模逐年扩大,冯仑、王石、任志强这些当年尚显稚嫩的名字以及万通、万科、华远等年轻的企业,也随着住交会一起,成长为这一行业的标杆。住交会也成为了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诸多企业争先恐后地参展,因为他们都不想错过这一年一度的地产盛宴、地产界的“春晚”,他们希望在展会上看到行业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为自己企业的发展汲取新鲜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