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股权争夺进入人们视野的深振业,日前又因高管集体减持再次受到关注。
据相关统计显示,10月30日至11月7日期间,深振业众多高管累计减持公司股票约346万股,套现金额超1500万元。
高管减持
10月30日,深振业副总裁蓝思远率先减持公司股票,当日以4.13元/股的价格抛售15万股,套现61.95万元。一天之后,蓝思远又以4.34元/股的价格抛售5万股,套现21.7万元。
在11月1日当天,除蓝思远外,深振业董事长李永明和总裁李富川也分别抛售101万股和41.36万股,成交均价分别为4.31元/股和4.28元/股。
到了11月2日,李永明继续抛售114.73万股,李富川则售出20万股,蓝思远也继续抛售了20万股,同时深振业董事罗力也售出1万股。
11月7日,深振业主管财务的副总裁方东红亦加入抛售行列,当天以4.27元/股售出28万股。
据了解,此次深振业高管减持的股份大多为今年5月解禁的股份。据深振业早前公告显示,其第二期股权激励第二批解除限售手续于今年5月办理完毕,是次解除限售的股份总数约5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59%,自2012年5月24日开始上市流通。
纵观深振业今年初至三季报公布前的高管持股变动情况,仅在今年6月28日和9月12日出现两笔小额减持,但与之相反的是,今年上半年,深振业的法人股东都进行了增持。
其中,深振业第一大股东深圳国资系曾连续增持深振业的股份,截止2012年5月4日,深圳国资系股东深圳国资委、深长城、远致投资共计持有深振业股份30%。
另外,深振业第二大股东宝能系姚氏兄弟从2011年9月至今年3月连续增持约4935万股,期间更是引发了要约收购,截止5月初,姚氏兄弟总共持有深振业股份15%。
对于近期公司高管连续减持股份,深振业董秘彭庆伟对外表示,高管减持行为系高管个人需要,至于减持时机,和今年公司敏感期较多有一定关系。
彭庆伟所提到的敏感期,其实就是深圳国资系和宝能系姚氏兄弟在上半年对深振业的股权争夺战,而这场争夺最终以深圳国资系的暂时胜出告终。
其实,深振业高管近期的集体减持,在外界看来与上半年公司股东间的争夺不无关系。
一位分析师就指出,由于深振业内部纷争严重,作为对自家公司经营状况最清楚的高管层,其实并不看好公司股价的中期走势。
“虽然目前套现的规模还比较有限,但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该现象发出的信号无疑值得投资者高度警惕。”该分析师称。
另外,亦有分析认为,相比一般公司高管年底增持公司股票的行为,深振业高层集体减持实属反常,而在经历了上半年的混乱后,深振业的董事会可能会有变化。
摇摆的业绩
此轮深振业高管集体减持行为从10月30日开始,而深振业三季报发布时间则为10月20日,刚好跨过了证监会10天的“窗口期”规定。
据深振业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84%,净利润同比下降46.23%,这是否成为高管集体减持的原因,不禁让人疑问重重。
对此,彭庆伟强调,公司第三季度业绩下降是因为有一些结算方面的原因,并不意味着第三季度经营上出了什么问题,而高管减持只是个人需要,与公司业绩并无多大关系。
尽管深振业方面极力否认高管减持与公司业绩关系不大,但其内部纷争、股东间的争夺导致业绩增长缓慢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银国际早前曾直言,虽然深振业今年的营收水平较2011年能有小幅上升,但是其可售资源缺乏区位优势,均在深圳、西安、长沙等限购地区,且70%的存货定位为中端产品,总体而言销售提升空间有限。
另外,截至今年3季度末,深振业负债率从2011年末的65.3%下降到64.1%,净负债率从2011年末的49.4%下降到-0.5%,少见的成为负数。
这虽然表明深振业短期内偿债无压力,财务较安全,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说明深振业财务较保守,不利于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中银国际亦认为,深振业持续走低的净负债率与公司减缓开发节奏有关,并预计第4季度深振业主要为老盘销售,不会再有新盘推出。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深振业已经连续三年在土地市场颗粒无收,2010年和2011年没有新增任何土地储备,今年也因土地市场升温、竞争加剧暂未成功拿地,这使得深振业的土地储备欠缺,发展后劲不足,这一状况亟待改善。
中银国际就表示,深振业目前业绩锁定性不佳,过于谨慎的作风可能制约未来的销售情况,以及刚刚迈出深圳进入其他城市时日不长,拓展能力也面临极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