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系”地产乱局 津滨发展“披星戴帽”风险压顶

   2012-11-12 中国房地产报5470

  泰达控股旗下的津滨发展因转让巨额资产,让其置于业界的镁光灯下。而在津滨发展业绩不佳的背后,隐现着一家老牌大型国有企业蹒跚的身影。

  11月2日,天津津滨发展有限公司(津滨发展)公告称,计划将旗下天津天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14.3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华侨城(亚洲)全资控股的锐振有限公司。若此项交易能在年内顺利完成,津滨发展2012年度将实现扭亏。

  同属天津本地国企天津泰达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泰达控股”)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泰达股份)也陷于业绩不佳的焦灼。泰达股份三季度报告显示,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1亿元,同比减少292.68%。

  在业内人士看来,两家上市公司的不济除了与地产调控和自身经营有关之外,也与泰达控股产权关系混乱、主业不清、体制机制等原因有关。

  今年7月,泰达控股对外公布,历时一年的清产核资工作完成,理清了公司28年积累的资产状况,为其资产整合提供了基础。那么,泰达控股的清产核资之举是否在为后续的资产整合做铺垫?两家上市公司又是否会因资产整合而改变命运?

  “披星戴帽”风险压顶

  2011年,津滨发展净利润亏损2.97亿元,同比下降411%。截至2012年前3季度,其净利润已亏损3611.8万元。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规则,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股票名称前将被冠以“ST”标志,以示特别处理。这意味着,若年内津滨发展无法完成扭亏,将面临“披星戴帽”的命运。

  “这次项目股权转让,出发点是确保公司今年实现利润,尽量避免被‘ST’。若交易顺利实现,公司将获取3.55亿元的税前收益,彻底实现2012年的扭亏。”津滨发展证券事务代表郝锴对记者表示。

  2011年以来,津滨发展因项目开发节奏原因,造成项目销售断档。为摆脱困境,津滨发展着手加快调整资产结构,以实现资产周转效率和运营效率的提升。5月21日,津滨发展将旗下自用写字楼津滨杰座商务中心办公楼部分单位以6000万元的价格出售;8月2日,津滨发展又将旗下天津开发区厂房及西青微电子园区厂房,作价5.79亿元出售。

  对于这两次的资产出售,津滨发展相关人士曾对本报表示:“工业地产相对收益率低,周转慢,不能快速带来现金流,公司的主要目标将向住宅领域转向。”

  郝锴表示,战略调整是需要时间和付出代价的,2011年和2012年的业绩不佳是公司为战略调整付出的代价,“用一两年的牺牲换未来的发展”。

  但向住宅转向的津滨发展,此番却以14.33亿元的价格转让了天津河东区造纸五厂住宅地块。郝锴解释说,主要考虑该交易可以保障今年公司的利润,可以把今年公司面临的难题解决。

  “这两年,明显感觉津滨发展的日子难过。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一位长期关注津滨发展的业内人士表示,津滨发展的问题,是其定位不清晰,自诞生起就被贴上滨海新区工业地产与商业地产“孵化器”的标签,但是工业地产和商业地产都需要高投入,其在发展中又很少得到大股东的支持。

  “工业地产主要靠租金收益,收益率相对较低,回报周期又长,不能快速带来现金流。而商业地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对津滨发展而言都是难题。”郝锴说。

  在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董莹看来,多年来,津滨发展帮助政府承建了很多工业地产和商业地产项目,但对产品布局缺少主动的战略安排。而大股东泰达建设旗下又有很多地产公司,与上市公司形成了同业竞争关系。

  “在实际运作中,泰达建设的一些优质资产不会注入上市公司,相当于津滨发展履行义务,却享受不到嫡系的待遇。”董莹说。

  在津滨发展风险压顶的同时,泰达控股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泰达股份的业绩状况也显露窘态。前三季度,泰达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1亿元,同比减少292.68%。这家定位于“区域开发+金融股权投资”的上市公司,2009年、2010年地产业务占营业收入均达30%以上,但因地产调控,其2011年的地产收入为零。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54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