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畅谈“家族企业管理和职业经理人”

   2006-01-04 4260
在公众场合,本来毫不起眼的黄光裕,却发现自己总是生活在众目睽睽之下。   黄光裕是中国当代最成功的零售业企业家之一。但黄光裕三个字,已经加载了太多与他的气质和本性不相称的含义。这些“无形资产”,有些让他暗喜不已,有些却让他负荷过重。现在即便是他的一些小商业把戏,都足以撼动整个中国零售市场。   蝉联两届中国首富,使36岁的黄光裕成为无数中国年轻人追逐的榜样。然而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黄光裕是位极端的人物,因为初中未毕业的他,在资本市场上所表现的套现能力,以及他的财富人生,在当代中国几乎不可复制。   不过,认定无形资产才是真正财富的黄光裕,所到之处,总能引发或大或小的动静:“你是怎样成为中国首富的?”“国美还能增长吗?”“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有足够坚挺的资金链吗?”这是人们最爱问黄光裕的问题,而他也总能不痛不痒地一一回答。事实上,有关黄光裕和国美的前途,常常成为财经媒体讨论的话题。   对于国美这样成长到很大规模而且还在迅速成长的公司而言,人们对其的任何质疑都不足为奇。一方面黄光裕的哥哥黄俊钦的隐形财富被外界津津乐道;另一方面国美内部家族成员的权力更选不断被曝光到台面上。   期待国美能有惊天动地的表现是一回事,但一味的追捧则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国美也许算不上中国最好的私有企业,但他是野心和财富的代名词。   2006年黄光裕还能坐稳首富的交椅吗?我们不知道,就像黄光裕自己放话“2008年销售额达到1200亿”一样,也许只是一个市场想象,但已经让市场投资者们兴奋地盘算着未来盈利。正如拿破仑的经典名言:统治这个世界的是想象力。   国美似乎看上去很美。但在苏宁、永乐等竞争对手的不断挤压下,国美留给投资者的想象空间恐怕越来越小。   传言中的黄光裕具有教父般的霸气。   2005年12月3日,北京东方君悦酒店大宴会厅,英才杂志社等媒体主办的“最聚人气企业家”颁奖晚会正在进行当中。休息时间,参会人员三五成群聚在过道里闲聊。只见一个留着寸头、身穿浅色西装的年轻人走过来,目不斜视地穿过人群,向贵宾室走去。有人反应过来:他不就是中国大陆首富黄光裕吗?   记者在对他一个多小时的独家采访中,黄光裕有问必答:“有人劝我说,你这么大企业的老总,走路慢点行不行?但我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140亿财富赋予了黄光裕耀眼的光环,但他显然没有闲心去享受这一切。面对“你觉得自己做得最奢侈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时,他想了半天才勉强答上来:“可能现在想吃点什么好吃的东西不用再先问价钱了。”   有时间,他也会上网去看看关于自己的报道。从17岁开始创业,19年时间里他和他的国美电器受尽了同行的排挤和媒体的非难,黄光裕已经修炼得几乎如老僧般宠辱不惊了。但有媒体指责国美是“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时,他仍然遮掩不住自己的年轻气盛:“我觉得很奇怪,他们这种故事从哪里编出来的?真这样,国家“打黑”我就要首当其冲了。我黑在哪里?我怎么黑了?”   之后他又开起了玩笑:“你们《英才》等媒体每年评出十位最聚人气的企业家,以后我们国美也要每年评选十位最有水平的记者。”   去年,关于黄光裕及其国美帝国太过于霸道的报道屡见报端。有意思的是,黄光裕干脆给自己剃了个光头,摆出一副完全无所谓的态度,似乎对“教父”、“价格屠夫”之类的称呼安之若泰。但有知情人透露,那段时间他压力特别大,以至于头发掉得太厉害,只得“剃度”了事。   黄光裕做事、做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看1+1是否大于2。他从家电零售行业拓展到房地产业和投资业,是基于此种理念;他在处理与手下人甚至家族成员的关系时,同样基于此种理念。   让人爱恨交加的36岁首富   直到2001年前,人们对黄光裕这个在《福布斯》中国富翁榜上名列前三的年轻人还知之甚少。   在不同的人嘴里,黄光裕的性格呈现出多样性。黄的秘书对黄的评价是:为人仁厚,没有架子。据说他下班时经常和大厦里的保安、清洁工人亲切地打招呼。一些采访过他的媒体记者也觉得,黄光裕为人直率质朴。   但对于与他合作的供应商来说,黄光裕是一个让他们“爱恨交加”的人。国美电器对每一位供货商来说,意味着极具诱惑力的巨大销售量,但他砍价时的“残酷”又让人难以忍受。他们对黄光裕面部表情的典型描述是“大嘴一撇就说……”   而在鹏润大厦18层的国美公司总部,黄光裕却是一位让人敬畏的老板。有人称,甚至是他的亲妹夫、曾任国美总经理的张志铭,在黄光裕的办公室里“低眉顺眼像个小媳妇”,至于其他员工在谈到他时,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据一位现任职于国美的高管介绍,黄光裕“当他想好了一件事,或者在布置一件事情时,绝对是鸦雀无声,无条件服从的。”   曾有一位去国美应聘的职业经理人,这样描绘他面试时的经历:“黄光裕亲自领着十几位总监及总经理们对我进行面试。他一言不发,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看着你,你感觉自己仿佛是笼子中的一头猎物,你不可能和他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位职业经理人感慨:“我走南闯北几十年,也和不少大老板直接共过事,但是黄是最不可捉摸的人。这是我几十年工作经历中最紧张的一次面试。”   黄光裕对属下的要求近乎苛刻。国美每年销售收入增长都是惊人的,但内部的高管却仍然诚惶诚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达到过黄光裕提出的目标。比如2003年国美销售额达到了178亿,但比预定的目标仍少了42亿。他常常对张志铭及其他高管说,如果不是为了给机会培养你们,让我亲自来操盘,国美比现在会更好。   黄光裕对员工的严厉随处可见。在一张国美高管递过的名片背面,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廉政承诺”:“本人与贵公司合作中承诺做到‘三不’——不接受客户礼物;不收取回扣;不以权谋私。请监督。”上面甚至连廉政举报电话都已经注明。   有高管对此表示理解:“没有他的霸道,也不可能成就他现在这么大的盘子。黄总还是比较讲义气的,有很多人离开国美然后又回来,他不会弃之不用,可能会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去。他有时处罚你,不是故意让你很难受,而是为了试探一下你的心态。如果你心态好,又有发展潜质,他就会刻意去培养你。”   这位高管介绍,前不久,他们在国美公司的咖啡厅里为黄光裕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那天他穿得很休闲,面对着生日蛋糕时,他竟然笑得那么孩子气。”   36岁首富黄光裕的最大兴奋点是什么?他回答说:“刚开始是以赚钱为最大的快乐,但后来考虑更多的是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何?在商言商,我们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乏很多技巧和手段,但最好的买卖是参与的各方都能赚钱,即使是消费者买了东西回家,都觉得不赔钱。”而黄光裕觉得,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有意思的是,在胡润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黄光裕高居榜首,但同样在他公布的中国大陆慈善家榜单中,却没有黄光裕的名字。当面对记者“为富不仁”的质疑时,黄光裕似乎有点不屑:“做一些慈善事业是应该的,但我不想公布,因为做慈善事业是修心,而不是修名,说出来没有意思。”   据记者了解,黄光裕及其家族有据可查的善举有这样几宗:从2005年1月13日开始,国美电器出资1000万,启动援建海啸受灾国孤儿院的计划,其中黄光裕家族捐赠700万元;而据《汕头都市报》报道,2004年黄光裕家族捐赠400万元在家乡修建了一条“国美大道”;兄弟两人先后捐资254万多元,建设铜盂镇凤壶村敬老院、幼稚园等;捐资13万多元支持铜盂镇凤壶村曾厝的水改工程,圆了该村几辈人的自来水梦;2002年初,在原潮阳市举办的“情系民心”水改义捐活动中,他们现场捐资100万元支持水改建设;与此同时,他们还先后捐资500多万元支持汕头市各县区的社会福利事业……   至于为什么不站出来给大家起一个号召作用?黄光裕解释:“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做事的方式”。其实黄光裕还另有顾忌:“你说出来,会有很多人跑来向你要钱,让你防不胜防。”他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不要去过分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也不要去回避社会责任,到一定程度企业做大了,你就自然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像我们企业家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自己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投入到社会上去积极地运营。”   “黄俊钦比我有钱”   2005年12月6日,北京地产投资大鳄新恒基集团与广州著名房地产代理公司合富辉煌正式签署代理合作协议,标志着该集团的华南淘金之旅正式启航。业内人士透露,新恒基集团在广州白云区所开发的“云楠苑”有望于2006年中上市。幕后操盘手黄俊钦的名字再次被人们关注。   与弟弟黄光裕近年来声名鹊起相反,大哥黄俊钦的曝光率几乎为零,以至于他的名字出现在2004年胡润的百富榜上时,黄光裕笑称:“这回胡润总算把他揪出来了。”   一直有传言,说黄俊钦、黄光裕的关系曾经闹得很僵,他们甚至一度叫自己手下的保安互相对峙。黄光裕对此传闻进行了澄清:“那是手下人不懂事。”黄光裕认为,兄弟之间意见不和、从而发生争吵,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没有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两个人有各自不同的企业。   据知情人透露,外界看来一直不和的两兄弟,其实一直联手在做一些大事情,像2005年推出“国美第一城”的国美置业房地产公司,其实一直是由两人共同操盘,尽管黄俊钦在其中并没有股份,但国美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均在黄俊钦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黄光裕来说,黄俊钦不仅是大哥,更是他走上从商生涯的“领路人”。在家人的眼里,黄俊钦有技术方面的天才,从小就对组装电器着迷。有一年春节,他花了200元买了一个电视屏和一堆配件,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鼓捣了整整一宿,初一的早晨全家人一醒来,竟然惊喜地发现,他们可以用黄俊钦组装的电视机收看节目了。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的经济政策还不是很明朗,但“地下经济”已冒着随时可能“踩雷”的危险蓬勃发展起来。广东开风气之先,很多人都投入了经商的浪潮之中。据知情人介绍,1985年左右,16岁的黄光裕便跟着19岁的黄俊钦开始出来闯荡了。   刚开始做的是倒卖小电器的生意,兄弟俩背着大旅行袋,装满了收音机、电子表之类的东西,从广东背到北方去卖。那时做这种生意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倒卖电子商品在当时还是属于“投机倒把”的违法行为,是当时政策不允许的。所以她母亲在家里成天提心吊胆,生怕两个儿子出事。   不幸的是,担忧后来变成了事实——黄俊钦不久便出事了。那次是在呼和浩特,黄俊钦和另外一个人带了1000多块钱的货过去卖。也很凑巧,另外一个伙伴那天突然得了急性肠炎,跑到医院看病。结果警察把黄俊钦一个人给逮住了。警察指着那堆东西问黄俊钦,这些货是谁的?黄俊钦沉默了片刻,然后承认都是自己的。后来东西被没收了,人也被扣押起来。   想不到的是,这件事成了黄俊钦一家的转折点。事情过去以后,黄家和一个曾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开始合伙做生意,办了一个无线电工厂,专门生产扩音器之类的产品,做了两三年的时间,赚了不少钱,家里条件慢慢好起来了。但后来两兄弟觉得自己还是不太适合搞产品的生产、开发,觉得自己更适合从事商品流通领域的生意,于是便来到了北京发展。   两兄弟于1987年共同创立国美电器。做生意之余,黄俊钦通过自学,掌握了高深的无线电技术和计算机知识。在1988年,当时只有三四家门面的国美就开始用电脑收款,这在当时北京的很多大商场都是罕见的。而电脑上使用的程序就是黄俊钦自己编写的。   1993年两兄弟分家。黄俊钦创办了新恒基集团,开始以罕见的低调在房地产业急速扩张,先后在北京和外地相继开发了新恒基国际大厦、北京静安中心、鹏润大厦(后转让给黄光裕)、沈阳新恒基中心、新恒基高科技大厦、皇家里兹饭店、沈阳新恒基大酒店、新恒基世贸饭店和朝来森林公园别墅等项目。除了房地产,黄俊钦还涉及生物医药和网路通信等领域,并于2002年收购了上市公司“山东金泰”。   黄俊钦属于那种干一行钻一行的“技术迷”。在盖鹏润大厦时,黄俊钦已经开始研究建筑设计,并亲自上马操刀,节省了很多空间,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养育的两个儿子,竟然都名列中国富人排行榜前列(在2000年胡润的百富榜上,黄俊钦已经以55亿的资产窜升至第13位)。当杂志记者当面询问黄光裕“兄弟俩到底谁更有钱”时,黄光裕回答:“他比我有钱,只不过他没有上市罢了,他产业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谙熟房地产业务的黄俊钦,加上资本操作高手黄光裕,其效应将远远大于2。  国美二号人物张志铭另立门户   “明天第一城就如同我的电影一样,走的是大众路线,因此我对它有一种信赖。”2005年8月29日,知名导演冯小刚出现在“明天第一城”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楼盘极尽溢美之词。他还介绍,自己的新片《夜宴》公映之时将宴请此楼盘的业主们。   如此高调亮相的,正是已经单飞的国美二号人物张志铭及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地产品牌——明天地产。在为黄光裕打了12年工后,张志铭终于从一个职业经理人脱变为一个老板。   当年,黄光裕把国美电器交给二妹夫张志铭全权打理后,自己则开始从事房地产和投资业务。在张志铭领导下,国美在1997年以后快速发展,并于1999年开始向全国扩张。当时中国的家电零售业有“三张”之称:南京苏宁电器的张近东,山东三联集团的张继升,北京国美电器的张志铭。而国美的真正老板黄光裕却很少有人知道。   张志铭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于1993年加入国美,曾是黄光裕的司机,黄看他踏实肯干,日渐委以重任,一直做到国美电器总经理,是仅次于黄光裕的第二号人物。1994年,年仅21岁的黄燕虹也加入了国美。黄燕虹历任鹏润旗下“万盛源物业”总经理、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国美集团监察中心总监等职,后去国外读书。两人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产生了感情,并于1998年结婚。   虽然面对黄光裕时显得过于谨小慎微,但在一些国美员工的眼里,张志铭是一个“善于纳谏、博取众长、眼光敏锐、处事干练”的能人。据说,张志铭善于从每一个人身上听取意见,在与员工沟通时,他从不打断任何一个人的讲话。而他的工作量大得吓人,“在很多情况下,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即使如此,张志铭在国美频繁的人事调整中,已经“不止五起五落”,以至于有些媒体记者都懒得去记他的职务。但张志铭的成绩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从黄光裕那里分得了一定的股权。当黄光裕再掌国美电器后,张志铭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和资源。   张志铭2004年开始担任鹏润房地产总经理,具体运作开发“国美第一城”。据说,鹏润房地产是黄光裕和张志铭两人合股,黄光裕控股。2005年元旦,“国美第一城”开盘销售,取得了巨大成功,给了张志铭不少信心。   9个月后,张志铭成立明天地产,携“明天第一城”公开亮相。明天地产是张志铭100%拥有的房地产公司,2005年底要在立水桥和昌平分别开发各50万平米的住宅项目。有意思的是,明天房地产公司的LOGO与鹏润的LOGO十分相近——红黄基色不变,但是没了麦穗,只突出了中间那只大鹏。   17岁创办国美电器   黄光裕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凤壶村。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整个村子才300多口人,是个既不靠山也不靠海的丘陵地区。黄光裕一家是这个并不富裕的村庄里最贫困的一户。   黄家有四个兄妹。黄光裕本名黄俊烈,1969年出生,大哥黄俊钦比他大3岁。大妹妹叫黄秀虹,小妹妹叫黄燕虹,分别比黄光裕小4岁和6岁。由于村里可耕地很少,一家人的田地加在一块也就二亩左右,加之当时黄光裕兄妹年纪尚小,所以一家人的生活很困苦。全家主要的收入,就是靠母亲到外面做一些小买卖,赚取每月十几块钱的微薄收入。家里三天两头出现断粮或者没有钱的情况。   兄妹之间从小感情很好,甚至互相之间连粗话都没有说过,为的是不让劳累的父母再为他们操心。有一次,母亲抱着才一岁多的小光裕去镇里的杂食店买饼干。一分钱买了两块饼干,但小光裕自己只吃了一块,还剩了一块回家,因为他要留给哥哥吃。   与大哥黄俊钦的内向、文静不同,黄光裕从小显得活泼、淘气得多,是当地的“孩子王”。但他一般不会主动去惹事生非,如果别人欺负到自家人头上来,就会跟人家去拼命。有一次,黄光裕在村口的沙土堆上和几个男孩玩耍打赌,其中有一个男孩老是输,他恼羞成怒地指着站在一边的黄秀虹说:“就是因为有你这个臭女人在这里,害得我特别晦气。”还不到十岁的黄光裕火冒三丈,跟他对打了起来。那个男孩不是他的对手,只得掉头往家里跑去,黄光裕紧追不舍,直把这个男孩赶到他家床底下仍不肯罢休。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分担家里的沉重负担,常常一到节假日,兄弟俩就到附近的乡镇街巷,去收一些塑料瓶子和旧书报卖,运气好时一天可以赚个两三块钱。   少年时期的黄光裕,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农村,到城市里面找口饭吃。当时想走出去无非两条途径:读书或当兵,但黄光裕都没走成。1985年,初中还没有念完的黄光裕,只得选择跟着大哥去内蒙古闯荡经商。   黄光裕第一次去内蒙古是1985年10月,第二次是在1986年春节前。黄光裕问大哥,哪个城市比内蒙古更大?黄俊钦回答:北京、太原、上海等。黄光裕拿出地图一查,发现北京很大,于是在1986年1月带着几百块钱,一个人跑了过去。   1986年底,在做了一年多的贸易后,他承包下珠市口的一家国营服装店,大哥黄俊钦得知情况后,也跑过来“助阵”。1987年1月1日,国美服装店正式开张,并在3个月后改成国美电器。  黄光裕的成功术:“无形资产才是真财富”   在黄光裕的嘴里,除了一句太过于笼统的“商者无域”以外,你很难听到什么高深的管理学思想。在内部员工奉为“管理圣经”的《国美经营管理手册》中,大多是一些“电视机应该如何摆放”之类小之又小的细节问题。   不认同有什么管理思想对自己产生影响的黄光裕说:“作为我们零售业,我们关键的是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们国美越来越大,而在中国之前并没有类似的连锁企业模式,我们考虑得最多的是执行力问题。”   对“商者无域”这句话,黄光裕忘了这句话当初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跳入自己的脑海中的,但“的确比较吻合我对这个行业的很多想法”。   “中国企业现在的通病是:在执行力方面比较差。”黄光裕说:“在中国,有些人做企业心态不是很好。大部分人比较聪明,也有自己的一套模式,但他忽略了一个企业的平台,忽略了企业的整体性,所以融入企业的时间比较慢。”   对于自己的成功,黄光裕归结为:“首先,我做事目标十分明确,阶段性目标一定要清晰,长远目标一定要模糊。一个人做事不要太杂,轻易不要去做一件事情,但你决定做了就一定要有耐心;其次,做事之前你要估算清楚,自己的无形资产有多少?有形资产有多少?但有形资产只是一种润滑剂,无形资产才是真正的财富。国美原来的有形资产很有限,但在运用无形资产方面做得比较好。国美给社会所带来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国美从社会索取的。比如说就业,直接在我们公司领工资的有五六万人,而在公司上班的已经超过10万人,2005年利税估计有6个亿。”   “说我们是‘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文章看完了后你会发现,他是为了骂我而骂我,骂得很离谱,没有一点儿逻辑性。”   “我们更侧重内部培养。企业是务实的,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而引进职业经理人就像娶老婆一样,要慎重。”   如何看待非难、伤害与背叛   黄光裕:“他们骂得很离谱”   关于个人   “他们叫我黄校长”   记者:注意到一个场景——你一出现在会场,有好几个女孩子惊呼:“黄光裕好酷啊。”你是如何看待企业家的人个魅力?   黄光裕:(笑)我觉得自己在个人形象方面一般。我个儿也不高,长相也没有特别过人的地方。   记者:很多人说你霸气太重。   黄光裕: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霸气,只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我走路特别快。   记者:看来你是没时间为任何崇拜你的女孩停留了。   黄光裕:(大笑)如果看到起眼的,我会考虑该不该留步。   记者:你喜欢做“教父式的人物”吗?   黄光裕:所谓教父,是指我过于严格。我做了19年,在中国有这种历史的寥寥无几。有人说国美是零售连锁企业的黄埔军校,叫我黄校长。零售连锁业最关键的在于可以复制,如果不用很严厉的手段把每个环节都做到非常纯熟,那搬到别的地方就会变味,连锁不了。几万名员工、几百家店,开到最后每家店都不一样,买卖还怎么做?他们说这些话太片面,他们不了解这个行业,不尊重这个行业的个性。   记者:国美在快速发展,你本人是如何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这种发展的?   黄光裕:我现在只能在工作中学习。   记者:有没有上一些什么课程,或读一些什么样的书?   黄光裕:很希望这样做,但实在抽不开时间,精力很难顾及到。  记者:有没有什么人让你特别崇拜?   黄光裕: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我信奉一点:每一个人都有对和错,但在别人身上错的在你身上并一定是错,别人身上对的到你身上也并不一定对。对错是根据你所处的环境来进行判断的。   记者:你平时上网去搜索“黄光裕”三个字吗?   黄光裕:常常去搜索。   记者:最让你生气的文章是什么?   黄光裕:说我们是“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文章看完了后你会发现,他是为了骂我而骂我,骂得很离谱,没有一点儿逻辑性。有些文章完全是同行整出来的,是对手在中伤我。但我觉得,最缺德的不是我的同行,而是那些执笔者——这种文章根本就不应该写,太没水平了。   关于家族企业   “不存在伤害感情问题”   记者:有一些企业家认为,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方式。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黄光裕:越是家里人,我会越了解他,自然会找一个能力范围所及的工作岗位给他。不能因为他是家里人,就逢人高三等,在公司里什么人都一样,善于摆正各种关系是最关键的,我不会拿企业的生命开玩笑。   记者:能介绍一下你的亲属在国美任职的情况吗?   黄光裕:我大妹黄秀虹在上海,是华东一区总经理。二妹黄燕虹已经不在国美了,张志铭出去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   记者:能用一句话评价你的亲属吗?   黄光裕:都很不错,大家都按规矩行事。   记者:如果让你打分,你分别能打多少分?   黄光裕:我觉得没分可打。张志铭原来在国美做第一把手,大家都可以看到他的业绩。他在做总经理的时候,威信是相当高的,有些人都不知道他是我妹夫。   记者:他为什么走了?你不想让这个企业家族的印记太浓重?   黄光裕:多少有这方面的因素吧。主要是他有自己的想法,想干自己的事,所以在2003年时独立出去做房地产。在一起是1+1>2,还是<2?这是我们考虑的。   记者:听说你的母亲也在开公司?   黄光裕:那和我的企业没关系。老太太想自己做点事,我个人给了她一笔钱,她能做起来就做起来。我的父母都很开通,知道国美不是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所以10几年来从来不干涉。   记者:你能评价一下大哥黄俊钦吗?   黄光裕:我们思维不同、性格不同,做的产业也不同。他人比较内向,比我稳。   记者:现在还会经常沟通吗?   黄光裕:大家各自都有一个独立的企业,但有时会互相帮忙。   记者:两人之间有没有过矛盾?   黄光裕: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该争的时候就争嘛。   记者:有没有伤害感情?   黄光裕:不存在伤害感情的问题,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企业。   记者:有些媒体报道,你和你大哥的关系十分紧张,甚至曾经叫来保安互相对峙?   黄光裕:当时鹏润大厦一人一半,底下人为了一些小事吵起来。是保安们不懂事,怎么会扣到我们的头上来。   记者:你们一家人通常在什么时候会聚在一起?   黄光裕:大家平时都很忙,但在春节、中秋节的时候,大家都希望聚在一起。  关于职业经理人   “引进职业经理人就像娶老婆”   记者:你觉得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黄光裕:在中国,真正的职业经理人还是很少。   记者:你衡量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的标准是什么?   黄光裕:职业经理人并不需要夸大他的能力,很多职业经理人并没有真正经历过成功和失败。他应该是一个元帅。   记者:你最看重职业经理人的什么素质?   黄光裕:那要看你用他来干吗?职业经理人明白,他们不是“救世主”,不是来改变什么东西的,而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担得起“救世主”,能扭转乾坤的人,全球也不多。   记者: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缺点?   黄光裕:说了不算,对人对事没有责任心和忠诚度,这是我接受不了的。   记者: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元帅”?   黄光裕:我们更侧重内部培养。企业是务实的,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而引进职业经理人就像娶老婆一样,要慎重。   记者:你相信你的直觉吗?   黄光裕: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直觉,但重要的事情不会全凭直觉去决定。   记者:在你现有的职业经理人当中,更多的是和你性格相近的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黄光裕:不存在性格问题,企业毕竟不是一个家,我们要能够容纳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专业的人来做事。关键看他能不能遵守这个企业的规则,不是说你和老板聊得来就行。   记者:你是不是特别看重职业经理人的业绩?   黄光裕:有些人创造业绩特别快,但有些人先是在铺垫,后面才能创造出好的业绩。不能一概而论。   记者:你对表现好的职业经理人是如何激励的?   黄光裕:不能光用钱来激励,而要树立起他的信心,让他更快地融入企业当中。只有更多地互相了解,才能更快地发挥他的才能。   记者:我们看到,你的竞争对手苏宁电器,早就建立了高层持股方案,在2005年7月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后,苏宁造就了一大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国美有高管持股计划吗?   黄光裕:有,但不会很快。   记者:大概什么时候?三年?五年?   黄光裕:不会要那么长。我们在调整一种心态——大家持股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给企业带来的是什么?这是我非常看重的事情。   记者:有媒体评介,你是“重人治轻法治、重惩罚轻奖励、重服从轻沟通”?   黄光裕:这人不太了解国美。前一句话完全错了,国美应该是重法治;后一句话说对了60%,如果我们法治不健全,就惩罚不了;至于沟通,我们要求的是跨两级。国美有几万名员工,都重沟通就麻烦了。   记者:你刚才讲,引进职业经理人像娶老婆,那么创造业绩就是像生孩子。你是不是觉得生孩子生得越多的“老婆”最好?如果“老婆”有红杏出墙的行为,你会忍痛割爱吗?   黄光裕:如果危及到企业的安全,那会毫不犹豫。   记者:有没有高管背叛过你?你如何处置?   黄光裕:公司有公司的制度,双方也有约定,我们应该依法而行。一个人到国美来,国美给他的是一种支持、一个平台,他的能力只能在接受或者理解这套模式以后才能锦上添花、充分发挥。当然,不排除他有更好的想法,但对一个企业来讲,在运动发展过程中是不可能按照某一个人的思想去改变什么的。企业给每一个人创造了一个共同发展的机会,体现的是一种综合力量,并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   记者:国美发展得这么快,你又这么年轻,你到底有没有耐心去培训一个职业经理人并等待他成长?   黄光裕:国美的文化已经是这样,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式。   记者:你的意思是职业经理人必须快速适应国美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模式,否则将淘汰出局?   黄光裕:我想这是必要的。企业本身已经形成一股力量、一种惯性,在自然推动着前进,并不是我黄光裕本人在推动,有时连我想去改变一些东西都很困难了。   记者:据说另外一家家电连锁企业进入北京时,前去应聘的人有40%来自国美。   黄光裕:我没听说过。这要看是哪一级的员工,比如促销员,流动性就比较大。   记者:有人说你不相信任何一个人,而且绝对不能容忍经理们建立起自己的地方势力。   黄光裕:任何企业都一样。为什么要允许他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没道理。企业越大,越要集团军作战。为什么部队的口令最后简化成12121?因为人多了,命令就要简单有效。你叫12121,他却走到3去了,这当然是不允许的。应该是老总一声令下,下面的人便排山倒海似地冲上去。  (来源:《英才》 记者 张小平)
标签: 国美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2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