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泰国方便面,在无锡的地下精品超市也有得卖,一个在泰国呆过的朋友作证,两个味道是一模一样的,我也想买来试试看。”十多年前,地下精品超市在锡城刚刚兴起,以它注重供应商品质和时髦的元素,牢牢地吸引住了一部分核心固定消费人群。这些以进口食品、用具为主打的精品超市,经过多年摸爬滚打逐渐形成了各自风格。而江南晚报一直跟随着这些发展的脉络,忠实地记载下这些历史变迁的轨迹。
初兴起:“外国货放在超市里不会被偷吗?”
十多年前,外国食品、超市对无锡市民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事物。超市意味着可以自由取放货品,刚出来的时候在人们的眼中还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举动,“这样不是更容易造成失窃吗?”市民黄阿姨想到自己当初的疑虑就觉得很搞笑:“外国货那么贵没人买得起啊,放在超市里卖不会被偷吗?”从1999年至今,本报的报道一直记录着十几年间精品超市的业态发展,从怀疑到尝鲜,从稀罕到习惯。
“1999年无锡三阳百盛入驻第一年,当时市场氛围正值旺季,为无锡三阳百盛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百盛负责人说。江南晚报在2002年11月9日刊登《“洋食品”悄悄被无锡人“消化”》一文,报道了当时外国食品初登市场就引起了市民的浓厚兴趣:“‘三阳百盛’今年4月进行定位调整,把目标客户定位白领、时尚一族后,地下超市增加了不少进口食品。目前已达1000余种,约占总品种的30%,‘你有没有吃过韩国糖?’这是现在无锡女孩子圈子里流行的一句话。加入了WTO后,各国食品生产商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试探。”
“外国食品,那时是难得稀有的,有个亲戚出差大老远地从国外带一种又苦又烈的正宗巧克力回来,当时觉得还不如国内的麦乳精、麦丽素来得好吃。”市民殷女士回忆道:“有了精品超市后,我心里巧克力的正宗口味才树立起来,酒心巧克力、可可豆、麦丽素这种糖分很多的可可脂类食品就觉得太甜了。最初人们似乎更能欣赏的是甜。吃甜吃多了,才想到苦味巧克力的好吃。”
续发力:精品超市逐渐发展站稳脚跟
随着各种类型超市的形成,它们最终朝着完全不同方向演进:一种超市走着物美价廉的路线,最终以仓储式的批量大型超市进入人们的视野,另一种超市以越小越便捷越丰富的便利店走进人们的视野,“而精品化的超市,似乎是居于两者之间,即小而精巧,又充满了个性特征,成为某种人群的特定聚集点、消费符号。”一位业内人士说。
沿着这条轨迹,江南晚报在2006年1月17日《无锡进口食品地图》一文,报道了“进口食品+精品超市”的模式逐渐站稳了脚跟:“无锡进口食品地图经过多方探访,三阳百盛负责人介绍:从2002年已经开始销售的进口食品,不再局限于饼干、咖啡一类,近年来商品的高档化成了商场的经营思路,大大扩充了进口食品销售种类。现在,商场进口食品的销售额每年都以50%的幅度增长,进口食品的销售量也已经占到食品销售总量的一半左右。”
回忆那段时期,百盛相关负责人总结道:“从1999年起,三阳百盛地下一层的时尚精品超市,除了好看好吃的进口食品,还有很多实用的日用品。为了吸引年轻时尚顾客群体,本着快捷、便利的消费理念,集中了深受市民熟知的品牌,还定期推出特价促销活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购入相当实惠的进口食品,使得我们的精品超市逐步站稳脚跟。”
对抗期:三足鼎立进入“战国时代”
随着欣赏这些商品的“小资”人群慢慢兴起,影响到一些本土超市的转型。江南晚报2008年1月15日《本土超市转型“两条腿走路”》报道了本土超市转型“两条腿走路”的事实:“昨天采访了解到,无锡本土超市正通过广建乡镇卖场和精做市区门店的经营模式谋求转型……对于‘大本营’的市区市场,两家超市不约而同共走精品路线,……小包装净菜、进口水果和鲜活水产品、扇贝鲳鱼等高档海产品,该超市也成为时尚精品的聚集地。高档酒、高档滋补品、茶叶、日韩进口食品、名牌洗化用品一一入驻。”
随着三种模式不断发展,超市之间的对抗便如期而来。江南晚报在2010年8月2日《无锡超市进入“战国时代”》中描述了大超市、便利店、社区店、精品超市之间的竞争:“从麦德龙仓储,到后来的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等进驻,外来超市已在锡城抢了不少风头,最近几年来,大厦、八佰伴、百盛、远东百货等等商场的自办超市,在占据精品家具生活用品和休闲食品等领域的同时,不断优化开发引进独有品牌赢得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街头的小型便利店如‘可的’‘喜士多’等微型连锁超市也在消费群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锡城超市业态竞争进一步升级,业内人士感叹:眼下的超市业态竞争,已经进入‘战国时代’。”
“有段时间,似乎谁都喜欢将超市跟精品挂上钩,但是做不长,毕竟供应商的标准和门槛都是客观情况,要想把精品超市持续做好,必须有一批稳定、可靠、扎实并长期交往的优秀供应商,这样才能独家、有料。”一位业内人士称:“早期,大家看地下精品超市好做,就容易造成定位模糊错乱,经过一两年的快速大浪淘沙,大家又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