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自营探讨:内力不足 转型类购物中心仍是“二房东”

   2012-12-06 国际商报5320

  联营模式对百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白热化,联营模式暴露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百货店、购物中心都倾向于引进市场成熟度高、效益好的品牌,导致百货千店一面、商品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随着租金、人员等经营成本的大幅上涨,百货业利润越来越薄,再加上电商的冲击,百货业转型迫在眉睫。

  近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香港利丰集团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百货店自营模式研究主要发现》,报告认为,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我国百货店经营模式经历从自营到联营的转变过程。随着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目前联营模式所引发的一系列负面问题逐渐暴露,甚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百货业发展的内在障碍。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百货业必须转型,但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进行外延式的扩张,维系场地经营的老路,而应该是对企业组织系统和人才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回归百货企业的本质,在商品经营的精细化上发展下功夫。

  传统百货角色难堪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超市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零售业人力资源资深专家曾令同表示,当初,国内百货业为规避经营风险而选择的联营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温水煮青蛙”效应之下,百货企业对商品经营能力已经退化,话语权已经转移到供应商手中。

  他认为,在计划经济时代,百货都有采购员,企业必须自己负责商品的进、销、调、存。但现在,这些功能早已丧失。

  联营模式仍具有许多优点,如无需占压企业资金,转移经营和管理风险等。可以说,在联营模式下,百货店只需做好店面的规划,就可获得稳固的收益。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联营模式下,由于供应商需承担库存积压等风险,自然要求获得更多的毛利,作为“二房东”的百货也只得让步,尤其遇到强势的品牌商和供应商的时候。令国内百货行业羡慕不已的法国老佛爷和巴黎春天,其毛利能达到35%~40%,但它们也承担了相应的经营风险。

  零售物流与信息系统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钟升则认为,目前国内传统百货处于“上下两难”的尴尬境地,而且角色地位越来越“不堪”。

  他说,传统百货店的定位是中高档服饰、家居用品,但现在这个概念(界限)变得很模糊。中高档服饰已分化出大路货和奢侈品,而家居用品则涌现出更多的专业店。由于摊位租金高,大路货不敢进也不愿进百货店,就直接进入超市或是网店销售;奢侈品牌直接开专卖店;国际大牌不肯轻易入驻百货店,除非给出足够好的条件才行。这就造成传统百货店经营的两难境地上不去,下不来。在上海著名的徐家汇商圈,百联集团旗下原有的新路达吉买盛百货卖场,如今已被彻底改造成H&M、GAP的专卖店了。

  另外,由于中国市场发展太快,供应商和代理商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是他们在引导着顾客消费,而消费的渠道丰富,百货店早已不是唯一,越来越像是品牌商的展示店和售后服务点。这样的功能转变,使得百货店的获利机会大打折扣了。这个时候,有些百货要想自营、发展自有品牌,可谓难矣。

  中国百货联营制的确走到了十字路口,百货业转型迫在眉睫。

  转型类购物中心还是“二房东”

  曾令同认为,内动力不足是百货不愿意回归自营“正道”的关键。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532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