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片“红”将改建文化创意区 资金紧暂被搁浅

   2012-12-10 长江商报2770

  

  青山“红房子”始建于1954年

  住在“红房子”里的人们舍不得搬离

  “一五”时期建成的红房子作为工业区最重要的见证,也是老武汉“街坊时代”的缩影

  红砖、红瓦、红房子,多数人对青山的印象就在这一片“红”。这些半个多世纪以前建的红房子,多集中分布于红钢城和红卫路片,是青山作为工业区最重要的见证。不论是从建筑特征、路网格局以及规模各方面来看,青山红房子都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记录着“一五建设时期”武汉的工业发展。

  作为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10片历史地段之一,青山红房子近日被列为武汉市二级工业遗产。同时,它也是29处工业遗产之中唯一的民居建筑群,身临其间,让人回想起老武汉的“街坊时代”。

  红房子里的“街坊时光”

  沿着建设七路、建设八路,在红钢一、二、三街之间,所见均是红砖、红瓦、坡屋顶,环绕在绿树亭阁之间。

  这是青山最早的一批红房子,始建于1954年。其中八、九街坊仍保留其最初的样子,一个街坊内的房屋样式、结构与门楼装饰几乎保持一致,三层小楼,外立面规整,几乎大半的窗台上都种有花草。十街坊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青扬十街”。

  老街坊规模之大,横跨两条街之间的距离。以序号命名的街坊和门楼成为红房子里最简单的标识,仅八街坊就有100多个门楼,每栋楼里又有4-6户。街坊内有多个出入口通往街道,极其方便。原先的水泥楼梯被粉刷一新,有提醒住户不要随便改变房屋结构的标牌。现在走在街坊内,仍可嗅到一些往日的味道。门楼上隐约可见闪闪发光的毛主席像,有的上面仍有“向阳楼”的标记,偶尔撞见一些“毛主席语录”、“计划生育”的宣传标语。

  从街边的入口进入八街坊内,随处可见围合式的院落,这便是青山红房子里早期的公共空间,种满绿植、有石头桌椅、藤椅板凳,能见到老人家在打麻将、健身,小孩子放学了来打乒乓球,正好是冬天,院子里还晒着萝卜干、挂着香肠,不时还能闻见一些饭菜香,浓浓的生活气息弥漫其间。

  住在八街坊的韩奶奶今年81岁了,是最早一批搬入红房子的住户。自1957年搬来之后,在这住了有50多年。韩奶奶是河北人,当年跟着先生来了武钢,“住进这里的时候,武钢还没开始生产呢。除了房子,这里就是光秃秃一片,树都是后来建的。”她们一家五口,住在两居室的房子里,还有独立的厨房与厕所。“房子很扎实,空间也大,地震都震不垮。”韩奶奶很享受在这里的生活,现在子女都搬出去了,她一个人住在这里还舍不得搬走,“街坊里面都是熟人,比亲戚还亲,有什么事招呼一声就行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27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