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嘉凯城发布公告,拟新设嘉凯城商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嘉凯城商业)、嘉凯城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嘉凯城贸易)和嘉凯城物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嘉凯城物业)
“上述三家公司都是围绕嘉凯城现有房地产开发主业而展开,并延伸到商业资产、贸易采购、物业管理三大业务板块,有望与集团刚涉及不久的房地产金融一起,共同构成公司战略性业务,从而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嘉凯城董办负责人介绍。
逆势求变
嘉凯城自登陆资本市场以来,受益国家4万亿直接投资拉动,曾带给投资者丰厚回报。财报显示,2008年到2010年,嘉凯城分别获得净利润6.49亿元、11.97亿元和11.15亿元;2009年、2010年净资产回报率分别达到40.30%和27.80%的高位。
随后,在国家相继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影响下,主要项目位于长三角城市圈的嘉凯城自难独善其身。2011年及2012年前三季度,嘉凯城净利下降为2.06亿元和亏损1.55亿元,风光不再。
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嘉凯城在布局进入受调控影响较小的青岛、武汉、海口等二三线城市的同时,开始进行经营体制的改革和管控模式的调整,逐步实施战略的转型与落地。
嘉凯城现有资产主要来源于浙江省商业集团下的嘉业、中凯、名城等三家房地产公司。三者除房地产开发外,都各有自持商业物业,控股物业管理公司,也都进行贸易业务。
在上市初期,嘉凯城并没有对这些业务单元进行整合。三年的磨合后,嘉凯城对同一体系内相关业务平台进行整合,统一运营、专业管理。按嘉凯城相关人员的说法,这种改革与调整是一个水到渠成过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协同增效
外部环境的变化,显然加速了嘉凯城的变革。根据本次公告,嘉凯城将继2011年设立全资子公司凯思达公司进入房地产金融市场后,嘉凯城商业、嘉凯城贸易和嘉凯城物业应运而生。
据了解,嘉凯城商业成立后,将着手调整公司现有自持商业物业形态结构,搭建消费性城镇商业的投资、兼并收购与运营平台,未来将集合整个商业运营体系于一身,具备项目选址、市场细分、项目定位、规划设计、营销策划、招商及推广的执行监督、商业增值管理、物业维护管理等专业功能,其核心业务是向消费性城镇商业探索。
嘉凯城所倡导的消费性城镇商业是指位于城市中心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社区商业或一二线城市。
周边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镇结合部,以“邻里中心”、“形象街”、“特色商业街”、“休闲美食街”等形式存在的商业物业,倡导功能性、体验式消费,符合区域消费群体消费现状,满足需求,引导消费趋势,从而为物业持有者创造、提升商业价值,打造最具价值的城镇区域中心。
对于商业地产,嘉凯城并不陌生。据公开资料,嘉凯城已经成功开发并尝试运营了一些商业项目,如位于上海市中心四川北路“嘉凯城﹕嘉杰国际广场”、位于南京市河西区CBD核心地段“嘉凯城﹕嘉业国际城”、位于苏州市中心人民路上的“嘉凯城﹕嘉业苏纶场”等等。另外,嘉凯城的第一大股东浙商集团是浙江省老牌的商业龙头企业,具备丰富的商业运营经验和资源,将为嘉凯城在今后的消费性城镇商业运营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而此次嘉凯城隆重成立商业资产管理公司,其本身除了顺应外部经济形势,把握市场机会,更是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整合效应,在商业资产运营的细分市场寻求准确定位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整合后的嘉凯城贸易资产在15亿元以上,年销售近30亿元。“嘉凯贸易目前资产主要集中于名城,2011年总体业务规模接近30亿元,彼此间业务、运营模式相似,完成内部整合不难;同时,通过集中采购平台,强化内部房产项目供料业务的集中采购,为嘉凯城房地产开发业务控制质量和降低成本提供支持。”
整合后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小区50多个,管理面积达到700多万方,从已披露财务数据看,嘉凯城物业管理收入近两年保持在1亿元左右,毛利率在40%以上,是公司利润来源之一,统一运作的“嘉凯城物业集团有限公司”品牌和物业管理模式,将会大大提升嘉凯城整体品牌及产品附加值,是嘉凯城未来利润的增长点。
业内人士分析,嘉凯城不离开房地产主业,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及自身优势,向房地产业务的上下游延伸和深耕,打造专业的运营能力和统一平台,在专业细分领域培育新的业务方向和利润增长点,一旦资源整合到位,协同效应和品牌整合效应将在后期逐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