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出了系列人物专访,希望能通过对房产专家、学者及地产风云人物的采访,以多重视角透视2012年楼市现象,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年的市场特质,更好地把握明年的市场走向。
作为浙江地产业的老大哥,绿城集团每一个有深意的动作,总是能引发业界集体围观。2012年,绿城集团大事频发,转让股权、变卖项目、进军农业、涉足电商……无不激荡起广泛的热议。
而从破产传闻到负债率下降、业绩传出佳音,2012年的绝处逢生,对绿城而言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于这一年的绿城的脱困与改变,业内已经作过充分解读。那么,在绿城集团掌舵人宋卫平眼中,2012年之于绿城,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明年,他又将引领绿城作出哪些举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绿城董事长宋卫平。
宋卫平称2012年是承上启下之年 最大变化是内部管控完成变革
对于绿城来说,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去年的12月,宋卫平在公司年会特刊上发表名为“自助者天助”的刊首语。在反思了2011年的经历之后,宋卫平制定了绿城在2012年的核心战略:力求生存。
此后半年内,绿城接连实施了三个轰动的举措:今年1月5日,绿城将4个项目的股权转让;6月8日,九龙仓成为绿城第二大股东;6月22日,绿城将分布在5个城市的9个项目50%的股权转让给了融创。
这些大动作,被称为绿城的求生之举。
在上述那篇流传广泛的刊首语上,宋卫平还曾指出,绿城将向轻资产方向发展;已经开始操作的代建模式将得到强化,保障房也将是绿城可能涉及的业务领域;购地开发、商品房开发、中高端等词汇,则从绿城战略中淡出。这些目标,都在2012年被稳步推进。
而在公众眼中,股权的变化、发展方向的转变,无疑是绿城今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改变。
但宋卫平却并不这么看,在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绿城今年较大的变化是,在内部管控上完成了变革,在业务和管理上提升了很多。”
这一表态,与此前宋卫平对绿城成本管控问题的批评恰好形成了呼应。
据悉,今年7月初的半年工作会议上,集团高层人士报告成本管控问题时,宋卫平曾插话批评说,“绿城的管控够烂的,已经到了不能再容忍的地步。”并提出今后要对项目管控定期抽查。
另外,之前宋卫平一直对九龙仓的管理赞不绝口,业内人士猜测,这可能与九龙仓的进入不无关系。
那么,宋卫平究竟怎样进行2012年绿城的一系列动作和变化?宋卫平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承上启下”。
提前两个月完成销售目标 宋卫平给绿城打了80分
关于绿城今年的变化,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动作,是向新领域的涉足。
今年下半年,绿城已经度过了“生死劫”,这时,绿城又悄然完成了一系列的转变。比如绿城高调进军现代农业产业,比如在乌镇建立了规模巨大的养老地产,比如绿城宣布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对此,宋卫平接受时报记者采访称。“2011年到2012年,尤其是2012年,绿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行业调整的大背景下,绿城完成了由激进向平稳的过渡,也开始对一些新领域进行尝试,这是我们这一年的最大成绩。”
绿城2011年的销售目标是550亿元,公司最终实现的是353亿元的销售业绩;而2012年绿城销售目标锁定了400亿元,今年完成情况怎么样呢?
据绿城中国公告显示,10月底,绿城销售额已达到383亿元,接近销售总目标;截至11月10日,2012年绿城销售额已达到484亿元(含29亿元的协议销售额)。也就是说,绿城提前两个月就完成了年度总目标。
无疑,绿城在2012年的收获是丰厚的,对于绿城今年取得的这些成绩,宋卫平又是怎么看的呢?时报记者就这一话题与宋卫平进行了交流。
记者:“宋总,对于2012年的绿城,您觉得能打多少分?”
宋卫平:几乎没有思考,脱口而出:“2012年,我给绿城打80分!”
记者:“为什么是80分?”
宋卫平:“因为这个成绩是介于良好和优秀之间,绿城今年也是这样。”
记者:“那还有20分的空间呢?”
宋卫平:“剩下的20分,需要把现在的事情做好。”
绿城已在杭州土地市场“缺席”一年 宋卫平说明年如有条件会适当拿地
年底的杭州,外地大鳄在疯狂地补仓拿地,而本地房企大都缄默无声,这也包括本土大佬绿城在内。
但是,尽管绿城在杭州没有拿地,并不表示绿城在外地不拿地。有统计显示,从2012年6月底至11月中,绿城购地涉及的总金额为167亿元,地区遍布上海、杭州、合肥、天津、大连等核心城市。但是据绿城首席财政官冯征称,绿城所涉及的拿地都是绿城和其他企业的合营公司在拿地,除了大连地块绿城出资40%外,其余购地资金已不需要绿城支付现金。
据绿城年中报表显示,绿城的土地储备足够其开发5年之久,宋卫平也多次明确绿城接下来“不拿地,或者少拿地。”但是,对于外来大鳄在杭州的剧烈动作,滨江房产已经有所行动,绿城明年会不会在杭州拿地?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
当记者提出绿城明年在杭州的土地计划时,宋卫平并没有再次强调不再拿地,而有所保留地称:“明年再看具体情况,如果有条件,可以再适当地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