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站内地遇阻 二手奢侈品真假难辨

   2012-12-19 环球企业家4030

  进军内地后,香港着名的二手奢侈品店—“米兰站”遭遇到不小的麻烦,北京、上海等城市充斥着众多名为“米兰站”的同类商店,但香港“米兰站”的商标却无法获得工商注册。

  “米兰站”真假难辨的尴尬,也是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繁荣的一个注脚。与其他产业一样,二手奢侈品市场同样遵循着这样一个逻辑:新品市场的繁荣总会带来二手市场的崛起,“台风来了,猪都会飞”。

  据公开资料,201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达170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车),预计今年突破200亿美元。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终有一天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二手市场的繁荣也只是时间问题。

  与其他所有零售一样,二手奢侈品,甚至是奢侈品市场,都遵循着“中国特色”的市场规律。在中国市场的“特色”之下,这门庞大的新兴生意究竟怎么玩?

  米兰站的犹豫

  目前活跃在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公司,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以米兰站为代表的买断模式,和以寺库为代表的寄卖模式。前者以现金购买低买高卖,毛利大约在20%,主要以箱包为主,而后者则是为货主提供寄卖渠道,收取10%的服务费,除了箱包还包括珠宝、手表以及服饰、配饰。

  2001年米兰站开始营业,香港商人姚君达利用私人关系经常到名媛家中收购二手名牌包,有了充足的货源与便宜的价格,米兰站的生意在香港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在2005年开始对外发展。

  随着米兰站口碑累积,2005年之后,米兰站的工作人员开始逐渐意识到另一部分消费群体的重要性—大陆观光客。不过他们发现,大陆客与香港工薪女性购物不一样,他们的包总是选择最新的,并且不太在意价格问题。

  2009年米兰站终于在北京CBD华茂商业区开设第一家分店。不过,那时候打着米兰站旗号的店铺已经遍布北京众多商业区。

  从香港到内地,从北京华茂店到三里屯Village,作为二手奢侈品市场的领军者米兰站却多少有些迷失。

  米兰站北京第一家店之所以选择新光天地,是因为这里毗邻众多奢侈品门店。“有钱人会在奢侈品店买,而年轻的时尚人群在逛名牌之后更多会选择有价格优势的二手店。”一位米兰站前员工说。

  除了客源考虑,品牌定位提升也是开店选址的重要因素。不过,与日本MUJI、优衣库一样,米兰站也开始一改“国民零售”、领家女孩形象提升起自己的品牌定位。

  米兰站的蜕变,从它的选址可以看出来。与MUJI、优衣库一样,米兰站在香港大都地铁站开店,主打便利与实惠,它所定位的目标客户更多的是香港普通市民,其中以工薪女性为主。在香港,米兰站店门都是很小一家,每一家店都在努力塑造像家一样的氛围。“米兰站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个二手商品店,它并不是高不可攀,追求的是平易近人”。但在北京华茂店,这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却被周围的奢侈品旗舰店所打破。

  2010年米兰站开设北京第二家店,选址在三里屯Village南区。一位米兰站员工透露说,由于当时三里屯Village北区并未开发,所以只能选择在南区开店。三里屯Village南区以优衣库、阿迪达斯、耐克等青年时尚品牌为主,平均客单价只有1000至2000元,米兰站平均客单价则在4000元左右,而北区则以阿玛尼等奢侈品为主—按照米兰站品牌提升的诉求,很明显,北区更为合适。

  由于Village开发进度的原因,米兰站最终选择了南区,与北京华茂店主打的品牌升级不同,三里屯店Village南区店,米兰站恢复了香港许多门店一样的气质—平易近人。

  米兰站摇摆在高端时尚与平易近人之间,而华茂店与三里屯店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多少显得有些“分裂感”。也有米兰站的工作人员将这种“分裂感”认为是,一辆火车切换轨道的必然。

  事实上,这种“分裂感”背后,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不同—在香港,“二手奢侈品”是消费品,而在内地,“二手奢侈品”或许称之为“闲置奢侈品”更恰当,它与礼品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标签: 寺库 米兰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0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