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汉名小吃“蔡林记”在汉开设了第一家小吃快餐店。业内人士称,利用洋快餐市场受阻之机,用知名小吃做名片带动其他中式快餐产品销售,成为本土名小吃抢占快餐市场的一个新动向。
“蔡林记”卖起煲仔饭
昨日,“蔡林记”第18家连锁店在武昌彭刘杨路开业,与其他“蔡林记”分店所不同的是,这家店一改以往几十上百平方米规模、主营热干面的固有格局,新店面积近千平方米,和众多洋快餐店已不相上下。
更为重要的变化是,虽然热干面仍然是店堂里的招牌产品,但同时经营起米粉、煎饺、豆皮、米酒、盖炒饭、煲仔饭等多种中式快餐产品。记者现场看到,仅一个煲仔饭就有上十个品种。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喜爱的各个种类。“热干面还是那个味,蛮正宗。其他中式小吃的品种也不错,种类比以前丰富太多了。”正在店里进餐的市民小王一脸兴奋地说。
图谋抗衡“洋快餐”
记者观察发现,除了种类上的丰富和口味上的正宗外,“蔡林记”的硬件环境也在不断提升。“这环境不比洋快餐店差。”有老年顾客告诉记者,除了干净整洁外,店里的装饰和服务人员的着装都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看着就感觉舒服一大截,这才是中式快餐的样子。”
武汉蔡林记商贸公司董事长张向阳对此毫不讳言:“店堂环境一直是中式快餐的软肋,好在这个学起来不难。更难的是,中式快餐产品的标准化问题。”他表示,热干面的标准化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此番涉足中式快餐业,就是想摸索出更多中式快餐产品的标准化道路。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资深餐饮专家万杰民认为,解决了产品标准化问题的中式快餐品种达到一定的数量后,相信中式快餐业会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餐肯定比汉堡更合中国人的口味。”
中式快餐有待创新
如今,“蔡林记”每天在汉销售热干面超过7万碗。该店还实现了从传统坐店经营向其他营销渠道的成功扩展,“蔡林记”袋装方便热干面日产销已达10万袋。换言之,“蔡林记”仅热干面产品,日销售已过60万元。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市场人气和现金流,‘蔡林记’这几年才能够风生水起,才有能力去尝试向中式快餐市场渗透。”武汉餐饮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值得业内众多本地名小吃学习借鉴。
更多业内人士则认为,利用名小吃的品牌效应和人气,带动其他中式小吃的升级换代,应该是实现名小吃和中式快餐业共生共荣、良性发展的一个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