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向商业贿赂举起了严惩大棒。据报道,截至今年12月14日,深圳市查处的商业贿赂案件涉及国家工作人员300多人。在第一至第三季度全省打击商业贿赂专项行动绩效考评中,深圳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全省第一。
商业贿赂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竞争秩序,侵占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理应被严厉惩戒。对此,深圳在严打贿赂方面取得的成绩的确令人欣慰。需要提及的是,在商业贿赂被视为“潜规则”而无孔不入的语境下,监管举措更应向法制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唯有如此才可能在事前对商业贿赂形成有效警示和全面防范,实现商业体系向现代商业文明的升华。
深圳在查处商业贿赂方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报道称,受理群众信访举报是深圳打击商业贿赂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此观之,舆情监督的力量不容小觑,但全面遏制商业贿赂泛滥势头还需要制度化构建予以厘清。近年来,不仅本土企业频频试图通过寻租手段规避市场竞争的角逐,而且一向秉持诚信经营的跨国巨头也纷纷“入乡随俗”、深陷商业贿赂丑闻。
全球第二大航空引擎制造商劳斯莱斯日前发表声明称,该公司可能因在中国等地的“不法行为”遭到英国政府起诉。而在此之前,辉瑞制药、阿尔卡特朗讯、西门子、家乐福等耳熟能详的跨国公司均被指在华有行贿劣迹。不过相形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跨国巨头在染指商业贿赂时更具隐蔽性。例如,辉瑞制药就未曾直接参与行贿活动,而是通过中介机构代为其劳,且具体利益输送方式也采取了邀请有处方权医生出国开会、赞助学术会议,甚至是以积分换奖品鼓励一线医生推销药品等方式。对于这些所谓“带金销售”,若非身在其中很难发现蛛丝马迹。事实表明,“洋贿赂”行迹败露多因海外严格立法的穷追猛打,跨国巨头为求轻判不得不断尾求存、主动坦白并据实相告。
不言而喻,商业贿赂对市场秩序的杀伤力巨大,那些无力铺设行贿网络抑或秉持诚信精神的企业,很可能被屏蔽在市场之外。其结果就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包含行贿成本的商品,无论其品质优劣,消费者都不得不被动高价买单,社会整体福利由此受到侵占。他国经验表明,在打击商业贿赂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应当进一步完善,通过具化的严厉惩戒条款对商业贿赂各方形成威慑。当然,商业贿赂的根本匿迹还需要缓释行贿冲动。那些跨国巨头之所以敢弃百年声誉而不顾在华行贿,关键就在于它们通过实践发现这是事半功倍的营销方式,由此获得的巨大商业利益足以让它们愿意冒险一试。可见,当下国内亟待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减少行政力量对自发市场调节的干预,将决策话语权更多交给制度体系而非少数行政部门或者某些核心人物,让商业贿赂的“魅力”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