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张玉良:推进城镇化发展 五年内进世界200强

   2012-12-31 中国证券报7190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下一个十年,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最大的引擎和红利;明年楼市调控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完善,关键是要看房产税如何扩大试点,建议对持有房产过多的人征税以抑制投机。

  城镇化是重要载体

  中国证券报:绿地如何看待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张玉良:积极、稳妥、有序,这三个词很重要,表明现在的城镇化跟过去很不一样。现在大城市有很多“城市病”,比如拥堵、房价上涨过快、资源有限等。

  北京、上海的人口仍处在快速扩张阶段,全国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越来越多,当资源不能承受人口集聚的状况时,问题就变得较为严重。相比特大城市而言,人口一二百万的城市发展的一般比较有序,但有些城市出现了人口萎缩现象,在某些地级市表现尤为明显。

  目前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项目空置率较高,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令人担忧,市场和人口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去了。这些问题,跟我们过去城市发展导向有关系。

  中国证券报:城镇化对绿地集团以及整个房地产行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城镇化的内涵是什么?

  张玉良:下一个十年,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最大的引擎和红利,对房地产行业而言,会有更直接的收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住房、商业、美丽中国的环境建设等都与房地产有关。

  房地产开发企业仍是城市建设开发的主体成员之一,是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大企业应该发挥标杆作用。在城镇化过程中,企业应发挥参与、建议的作用。我认为,未来十年,房地产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仍大有作为。

  现在城市已经没有边际。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例,城市都连起来、成片了。城市的边际如何界定,也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比如上海与江苏的苏州,地域都已经相连。城市群应该是形成“一核多中心”的概念。国外的洛杉矶等大城市,周边有一连串的卫星城,东京也有卫星城,但我们的城市是城市与城市连接。

  城镇化是未来经济增长的载体,城镇化也是内需的重要载体。未来几年,无论是投资还是内需,城镇化都是一个重要载体,离不开它。特别在当前外需增长困难的情况下,城镇化的意义更为重大。

  建议征收“持有税”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2012年的楼市调控?

  张玉良:目前看,政府对楼市的调控是有力的,成果明显。虽然各界认为调控的手段应更市场化、法制化,有些手段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但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有的事应该怎么做,不代表现在就能去做,因为条件不够具备。在限购背景下,今年楼市有一定的成交量和市场繁荣度,但房价并没有上去;此外,保障房建设速度在加快。这种结果,符合中央的调控意图,但以目前的方式进行调控难以持久,因此有关部门也在寻找更好的方法代替行政手段。

  2012年是大型房企成长的一年,行业龙头增长比较快。绿地也是如此,绿地销售面积和成交金额,今年增长率均在35%-40%。

  中国证券报:限购政策将何去何从,房产税等长效措施如何推进,社会各界对明年房地产调控各种猜测颇多。绿地如何看待明年的房地产市场?

  张玉良:个人认为,明年房地产调控措施可能进一步完善,关键是房产税怎么出。

  如果仅仅是征收房产税,只能抑制投机,但对房产持有过多的人,应该对其在持有环节征税。

  房地产领域的相关税费较多,应该对原有的税收进行清理,否则大量新增税种不够合理。如果向多数普通老百姓征税,不太合适。有的税收虽然看上去是由企业承担,但实际上更多的是转嫁给了消费者。所以要解决抑制投机问题,应该对持有房产过多的人征收“持有税”。当然,好的税收政策,不应该是对大多数的普通购房者、刚需人群征税。我们期盼有市场化、法制化,通过经济、法制、税收的办法,取代行政限购。社会上笼统认为,房产税会解决高房价,但如果每年让多数普通购房者都纳税,其实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突破瓶颈推进转型

  中国证券报:绿地近期的发展目标是五年之内进入世界200强,这意味着绿地营业收入要在5年内翻番,绿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张玉良:早在2005年,绿地在年营业收入还不到100亿的情况下,就明确制定了6年后冲刺世界企业500强的目标。这个梦想,奇迹般地如期实现。

  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后,我们提出以“20年后再出发”的归零心态,对世界级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寻找差距、改进提升,推动外延式增长和内生式提升齐头并进,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绿地未来的目标是进入世界企业200强。我们有信心在2015年实现业务经营收入超过5000亿元。今年已经超额完成2400亿元的目标,如果保持每年30%的增长率,这个目标可以实现。公司内部做了分解,到2015年,主业房地产经营收入达到2000亿元,能源达到2000亿元,其他产业1000亿元。

  中国证券报:绿地集团很早实行“走出去”、“调结构”战略,绿地的“转型观”是什么?

  张玉良:绿地集团2000万起家,20年进入世界500强,得益于“走出去”。绿地有80%的业务不在上海,同时绿地也适度发展其他产业,因为房地产行业稳定性太差。在走出去过程中,依托信息化,实行三级管理,集团战略管控与财务管控相结合,这已经形成制度。

  绿地近年来致力转型升级,坚持三个适应:适应政策、适应环境、适应市场;坚持三个调整: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突破瓶颈是绿地的“转型观”。自行车在行进中转弯较容易,但停下来转弯却可能会摔跤。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1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