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在广州阐述2013年经济和金融新变化时称,“我不是空军司令。”表明自己其实一直看好中国经济,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具体的投资领域乐观。他表示依然看空房市,并指出2013年若是政府不出台大规模的减税政策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A股恐难有牛市,房市亦是看空。若言投资机会,则看好债市以及贵金属投资,黄金牛市将会继续存在。
股市继续震荡
2012年股市在跌破2000点之后在年底出现反弹现象,这是不是整体回暖的开始呢?对此,谢国忠认为言之尚早。他表示,有关数据要客观看待,眼下中国经济很大一个问题是前期投资过多、产能过剩,资本回报率非常低。不但盈利能力不强,还威胁银行体系的资产的质量,对股市而言,熊市或震荡才是正常现象。
谢国忠认为,股市想要在2013年有较大的改观,就必须要在货币、收入、分配上作调整。大规模减税来刺激消费能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比任何其他“救市”政策都要好、利于长远。谢国忠建议一万亿的减税目标可以通过增值税、消费税各降低20%的方式来实现,不进行大规模减税,明年A股依然震荡低迷。
中国房价五年内至少将跌一半
此前,谢国忠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房价朝下走可能很多年,至少5年,掉一半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谢国忠说,房地产如今成了用来投资的商品,购买者追求收益,不断抬高房价,就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只要存在投机心理和投机需求,楼市的泡沫就会一直被吹大,价格调整是必要的。虽然经过政府调控,把投机推高房价的最高点可能是削掉了一部分,但只是减轻了泡沫破裂会造成的调整之痛。如果政府不干预,房价的确还可以继续上涨,但只要是泡沫,就会有破裂的那一天。
对于很多开发商仍声称不存在资金短缺,谢国忠认为,怎么可能不缺资金呢?2011年中国新增建筑面积为46亿平方米,算算这需要多少资金才能撑起来?去年有很多开发商不是通过降价销售,而是通过银行体系之外的高息借贷苟延残喘,希望能够凭借市场复苏脱困。现在很可能买房者能够接受的房价,已经低于能维持这些开发商生存的价格了。
“不买房”建议该不该听?
事实上,类似的“唱空”论调他已弹了十多年了,老生常谈到青葱少年都已变成了疲惫中年,唯有他自己似乎还是乐此不疲。只是不知道,10多年前听信他“不买房”建议的一代,如今买房了没;也不知道,10多年来,他们的购房成本上升了多少;更不清楚,他们中有没有人想买一篮子的鸡蛋砸他。
谢国忠肯定是有水平的,要不然当年大摩也不会雇佣他,要不然那么多的专业财经媒体也不会让他不时露个小脸。仔细分析谢国忠的观点,发现很多理论都是正确的,搁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都是教科书式的经典。
比如他提到的租售比,按照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租金的价格真的只是小菜一碟;再比如他提到的人口红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放缓,未来以独身子女家庭为模式的家庭结构模式,一定会催生出一个孩子继承多套房子甚至可以开着宝马去收房租的情形。这些都是事实,也构成国内房价泡沫论的理论基础。
纵然谢国忠说的这些都对,但他却回避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即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国内。很多人都说,在这个全球一体化已成事实的今天,没有什么东西能超然于世特立独行的。
这个观点没错,在大背景、大方向、大发展上,可能确实如此,所谓人类的普世价值即是如此。但在宏大的叙事背后,一定还会有差异化认知、观点的存在,而这些才构筑起了这个多彩的而非单一的世界。中国式的住房情结,即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中国人对房子的嗜好,就文化层面而言,已成一种病态,它是以安身立命、成家立业等为基础的。很多时候,房子根本不是现实中的房子,而是一种自我能力以及家庭稳定的表征,丈母娘向未来的女婿要房子;爸妈省吃俭用为事业有成的孩子买房子;功成名就者伴随事业的级级攀升一路换房子。中国人在房子背后,袒露着他们的一种自我认可和社会认可;袒露着一份亲情和爱情。
中国的房价高不高,就民众的真实收入而言,肯定是非常高。但这种高,却因着种种因素,尤其是在国人文化、现实、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变得只能居高不下。
也因此,人们才能看到林林总总的怪现象,如房子充当硬通货的角色;房子扮演的婚姻媒介;房子承载的传家愿景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光拿一堆貌似正确的数字说事,可能根本无法触及中国房子问题的核心。谢国忠的出发点应该是好的,只是有时候,好心未必能换来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