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重镇汉口为何未形成“汉帮” 并非历史缺陷所致

   2013-01-11 长江商报8890

  汉口自古就是商业重镇,但是为何没有形成“汉帮”?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各自又有什么样的商业文化?日前,著名表演艺术家、江汉大学兼职教授何祚欢到江大讲座《商业都会大武汉》,用幽默的语言再现了武汉特别是汉口几百年的商业历史。

  何祚欢认为,作为商业重镇的汉口,一直没能形成“汉帮”,多年来人们习惯于从武汉人的性格缺陷寻找原因。“这与为什么没有‘津帮’、‘沪帮’,其实是一个问题。”他说,汉口能容天下客,各方商人都来得。武汉和上海、天津一样,是一个大商埠,能为各地人士提供经商的场所和柜台,外地人为了相互关照,自然成帮。而武汉本地人比较弱,往往在外地帮中当学徒,起家后反而挂外地帮牌。没有“汉帮”并非武汉商业历史的缺陷,恰恰说明了武汉的容纳性。

  “汉口的钱是堆着的,汉阳的钱是晒着的,武昌的钱是顶着的”。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的一首民谣,何祚欢解读认为:汉口沿河沿江满是“堆栈”(仓库)、铺面,“堆”了多少货物,那不是拿钱换来又去换钱的吗?汉阳商业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长江上游扎排放来的竹料木料,在鹦鹉洲一带晾晒后供三镇之需,场面十分壮观,说“汉阳的钱是晒着的”一点不为过。而武昌衙署遍布,官员众多,政治结构与经济活动交织不清,顶在头上的帽子成为来钱的重要方式,那就是“武昌的钱是顶着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武汉是一座不安静的城市,昼夜都充满了叫卖声。但是,何祚欢指出,早先汉正街的大生意是没有声音的,武汉生意人的声音讲究一个“和”字,“您家”在先。虽然武汉人在质问别人斗狠时喜欢反问“您是打码头的?”,但做生意的人不打码头。他说,汉正街曾经是中国最长的商业街道,武汉话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最美的语言,武汉人在历史上是有地位的,有文化的,武汉人没有必要自轻自贱。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88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