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巨头酝酿新一轮较量 减速发展是为“调整”

   2013-01-15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6870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内资零售企业在经过模仿、学习阶段的基础上进而创新经营,当前在管理、技术等层面已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内外资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麦德龙计划停止万得城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并考虑放弃中国市场的这项业务。”有关外资零售企业放弃在华业务的传闻又起。

  不过与传闻相反的一个事实是:麦德龙2012年在华新开店12家,是往年开店速度的3倍。

  在唱衰声中,在华外资零售企业似乎又比国内本土企业先行一步。

  调整是大势所趋

  原乐购CEO、上海通略零售业咨询公司总裁沈建国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在华外资零售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成本逐渐增加与发展受挫,造成效益衰退或亏损,换帅举动是希望有新的做法与思维。”

  正如沈建国所说,几大外资零售巨头中国区换帅后,也确实对原有的在华发展思路不断进行“修正”。

  中国区总裁由施敦庭换成之前在土耳其履任的鲍睿琪后,TESCO乐购开始着手把独立的地产部门并入零售部门,而沃尔玛新帅高福澜把“总部—区域—城市”的三级采购模式调整为“总部—区域”两级,回收采购大权。

  沈建国认为,“与国内本土零售企业相比,在华外资企业地方元素适应较慢,地方扩张容易带来内部管理的鞭长莫及,或是区域组织边际成长的压力,就会逐渐产生各区域供应链竞争力不统一的缺点。再加上经营成本高于内资,全国供应链的采购优势逐渐被大型内资体系拉近。”

  而沃尔玛中国区采购体系的调整,正是为了应对分散、复杂的采购架构而实行集中采购的举措,进而发挥沃尔玛的供应链优势。另外,家乐福减缓发展速度,宣布开始重视开店质量和长期发展,也是其适时调整、回归零售本质的一个信号。

  “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当前来看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即1995年到2003年的探索期,2004到2008年之间布局期,2009年到2011年三四线城市发展的挫败期,以及2012年后的调整期。”沈建国告诉记者。

  他认为,探索期内,外资零售企业势不可挡,模式优势建立了“供给面的优势”,开店就赚;布局期内外资企业持续享有优势,不过开始面临本土零售业的模仿、竞争、挑战,内资用合并规模与国家支持力量开始布局,防止外资横扫市场;2009年后,外资将三四线市场列为发展的重点,由于地方供应链不利外资,地方性需求与大城市差异过大,投资规模过大,幅员过大,造成了管理不经济,也延滞了外资拓展的脚步,伤害了获利力,外资企业首次遭到严重的挫败。

  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外资零售2011年在一线城市市场占有率仍处于绝对领导地位,整体占市场总销售额的49%,但在四线城市整体占有率仅为5%。

  “2012年后,外资企业减速发展,步入调整期,开始裁并组织,降低区域管理成本,提升垂直绩效,再求发展。”沈建国表示。

  TESCO乐购与沃尔玛换帅已经两回,作风、策略都差异甚大,副作用是造成了组织巨大波动,沈建国认为,外资零售企业今后开店会更谨慎,短期的盈亏会列入考虑而非过去只追求市占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8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